浦城县优质稻米生产优势与发展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先姿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稻米是我国60%以上人口的主食。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食用米的需求开始从温饱型向优质型转变,因此,优质米生产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和关注。浦城县地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腹地,土壤肥沃,农作物生长季节日照充足,具有优越的优质米生产条件。浦城农业以主产稻谷为主,是全国和全省首批商品粮基地县之一,自古就有“浦城收一收,有米下福州”之称,由于境内雨热同步,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稻的生长,久负“闽北粮仓”的盛名。利用浦城县独特的自然资源发展优质米生产,不仅有利于实现浦城有限资源的持续利用,实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有效结合,而且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市场化进程,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优质米的定义
优质米目前国内尚未有统一的确切的定义。大体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通过直接品尝米饭,外观白而有光泽,吃上嘴松软、有粘性,嗅之有米饭清香味,冷饭不回生,即好吃的米就是优质米;一种是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等12项指标均达到部颁标准要求的为优质米。个人认为,无论稻米的外在条件有多好,如果食用米饭不能带给食用者餐桌上的愉悦,一切都是虚谈,好吃才是为人们所喜爱的重要原因。明确这一点,不仅有利于引导农民种植优质水稻,企业生产优质大米,同时对于开拓稻米市场,创立浦城特色优质米品牌,提高浦城大米在市场的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二、优质稻米生产优势
影响大米食味品质的首要因素是品种,其次是环境条件、栽培方法,还有干燥、贮藏、做饭方法等,这些因素对优质米的影响依次减弱。浦城县优质稻米生产优势主要体现在品种优势、气候优势和栽培技术优势三个重要因素方面。
1、优质品种
品种的食味与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密切相关。食味好的品种一般稻米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相对较低。浦城县通过对食味好的几个主要品种进行测定,蛋白质含量一般在7.2%~7.8%之间,直链淀粉含量一般在16.5%~17.6之间。
浦城县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广杂交水稻栽培,90年代开始开展优质稻品种的推广栽培,陆续推广汕优63、花优63、两优培九、川香优6号、丰两优香1号、丰优22、宜优99、准两优527、甬优6号等优质品种的种植,加工企业主要有望丰、旭禾两大米业有限公司,这充分说明浦城县在改善品种食味方面取得可喜的突破,达到领先水平。
2、自然条件
影响优质米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温、光照和土壤类型。浦城县是山区稻作区,土壤肥沃,大型工矿企业少,无环境污染,水源充足,光、温互补,昼夜温差大,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优质稻米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1)气候特点
浦城县位于福建省最北部,地处闽、浙、赣三省七县市结合部,属中亚热带风湿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4℃,年均雨量1780.2mm,日照1893小时,太阳辐射量年106.4千卡/cm2,无霜期254d,总积温年平均6390℃。
(2)气温
温度条件是有的水稻成熟期优质米生产的关键气象因素。适于优质米生产的气温,水稻抽穗后的日平均气温为22~25℃,昼夜温差9~10℃;低于22℃千粒重降低,青米粒和碎米增加;温度过高淀粉积累受阻,乳白米增加,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据气象资料分析,浦城稻作区水稻在抽穗期和成熟期的日平均气温一般年份均在22~25℃,昼夜温差8℃以上,有效积温950~1000℃。这是浦城县生产优质米的重要自然资源。
(3)日照
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重要条件是抽穗后日照充足。成熟期间日照不足,影响光合作用,减少碳水化合物的同化量,其中,抽穗初期日照不足,还会导致开花延迟,灌浆速度缓慢,蛋白质含量增加。浦城县稻作区水稻成熟期的日照时数一般年份均在310~350h,生育期为140~145d的品种均能够安全成熟。
(4)土壤
影响稻米品质的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主要是不同土壤类型。浦城县稻作区,土壤肥沃,土质多为黑土,土层深厚,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较丰富,最适合农业耕作。
3、无公害栽培技术
无公害栽培技术是优质米生产的重要环节,农药、化肥施用量过多或施用不当均会影响食味品质。浦城县地处福建省最北部,大部分山区在水稻生产过程基本不施用防治病虫害的农药。特殊的自然条件赋予了浦城县具有无公害栽培优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浦城县在 推广种植优质稻的同时重点推行环保农业、生态农业,积极推广水稻无公害栽培、绿色栽培、有机栽培等技术,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施用量,实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有效结合。目前浦城县80%以上水田面积达到绿色食品和环保型栽培标准。
三、优质米发展对策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推行水稻优质化是一次新的技术革命,是水稻生产质的飞跃,将带来水稻品种改良、栽培技术、加工技术的革新和粮食流通体制的重大变革,浦城县水稻生产只有走优质化的道路,才能稳定发展,才能形成优势产业。县、乡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多方协调配合,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科学制定优质稻米发展目标、计划、任务和具体措施,加快优质稻米产、加、销一体化进程。同时,针对优质稻米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出台相应政策。
2、发展多种模式的产业化
要提高浦城县优质米市场竞争力和商品率,只有实行规模化集约生产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产业化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各种形式的优质水稻产业化。一是“龙头企业十合作社十农户模式”。企业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合作社再与农民签订种植合同,实行高于市场价的的价格收购农民的产品。通过新品种的更新、优质优价将农民与企业连结起来,通过合作社将农民组织起来,搞好产业化基地建设。二是“龙头企业十农户模式”。企业与农户直接对接,农户按龙头企业生产标准要求生产,由企业全部供应有关生产资料,全部收购农民的产品,产品销售后,按产品销售额分享部分加工利润。三是“龙头企业十自属基地模式”。采取土地流转方式,企业直接租赁农户土地进行规模经营,实行农场式管理,原拥有土地的农户变为农场的工人。这样既可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可保证加工企业的稻谷质量与规模,达到规模生产、规模经营的目的。通过充分发挥浦城大米产业优势和企业的龙头作用,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优质米生产,构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质米产业带。
3、加大品种更换力度
品种是优质米生产的关键因素。解决品种问题的主要对策是大力开展食味定向育种及改良工作。当前浦城县优质稻米生产以两优培九、花优63、川香优6号、丰两优香1号、丰优22、宜优99、准两优527、甬优6号等品种为主,市场优势不明显。优质米生产的品种宜选用以高档食用优质米品种。同时加紧加快优质稻的推广工作,选育出适合浦城生态条件的高产、优质新品种。
4、完善优质稻米栽培技术体系
稻米品质除受品种本身的遗传基因影响外,受环境条件影响也很大。为适应产业化生产,应搞好优质稻米生产的合理布局。根据浦城县自然条件优质稻米生产可分为两个区域,中高档食用稻米生产区可安排在山区稻作区,其他地区安排加工型或大众食用米生产。栽培技术对稻米品质也有明显影响,要根据品种特性采用配套的栽培措施,应抓好如下几点:一是调节播种期。在温光条件可能的范围内要调节好播种期,保证水稻在抽穗期和成熟期内满足对光温的需求;二是合理施肥。多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为优质米生产创造良好土壤条件。控制氮肥施用量,氮肥过多,影响稻米品质;三是认真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四是适时收割。一般在水稻抽穗后45~50d,穗轴上部三分之二变色,下部三分之一黄绿为最佳收获时期。收割脱粒后最好不要在水泥地上曝晒,以免发生裂米。
5、制定浦城特色优质米标准
目前,评价优质米仍规定只有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等12项指标全部达标才能被认定为优质米。市场上真正受欢迎的品种极少,主要原因就是优质米评价标准脱离了人们的生活实际需求。因此,要根据浦城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品种优势,制定具有浦城特色的优质稻米产品质量标准,并建立规范的稻米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同时,建立优质米检测中心,培养一批优质米鉴评专家,为浦城科研、生产、加工以及产品质量检测服务,使浦城大米成为特色品牌大米。
(作者单位:浦城县农业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50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