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基础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永生

  摘要: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入手,通过分析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作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探讨了如何构建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基础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关键词:县级公共图书馆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在社会文化领域的体现与延伸。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即是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满足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以文化文物部门为主,包括公共图书馆网络、群众文化网络和博物馆网络。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无疑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基层图书馆,尤其是县级图书馆,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如何,又将如何构建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基础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1、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作用
  1.1县级公共图书馆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一个社会大系统,其构建需要多方的参与。根据国情,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主要由四方面构成,即: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文化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企业。就各个主体的职能而言,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主体,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组织者、监督者;后三者是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部门、产品提供者与实施者。其中现阶段非政府组织和企业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补充和延伸,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坚力量仍然是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和机构的文化事业单位,它们是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主要生产者。由此可见,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体构成角度看,县级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事业单位,是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主要生产者,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坚力量之一。
  
  1.2县级公共图书馆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种“基础设施”
  尽管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表述各异,但其应具有的基本职能应是统一的。作为文化权利的重要保障机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公平性为其最主要的特征,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面向全社会的,所有大众都有平等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要保障上述公民文化权利,体现公平性的特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具有以下的职能:(1)保存人类的文化成果和遗产;(2)能对公众平等传播和提供最新的文化科技成果;(3)具有组织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机制,提供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场所或平台以及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渠道;(4)提供利于公民文化素质和水平的提高的文化教育和培训机制。简而言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上述职能的实现为农村社会提供一种传承、传播文化的机制,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条件和环境,激发文化创造的空间。
  县级公共图书馆,是由县级财政拨款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县级公共图书馆具有的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递科学文化信息、开发智力资源、开展社会教育、文化欣赏与娱乐消遣的职能及其倡导的平等性与公益性的特征,与上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职能特征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县级公共图书馆是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各项职能的重要力量,也是公民文化权利的保障者之一,它为保存人类的文化成果和遗产提供机制和场所;为传播和提供最新的文化科技成果提供平台;为开展公共文化活动提供空间;为文化教育和培训提供“第二课堂”,由此,县级公共图书馆可以看作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种“基础设施”。
  
  2、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
  当前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日渐完善,但在农村文化建设依然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主要文化事业单位针对农村的服务职能发挥不充分,尤其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所谓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很多地方根本就不存在。在广大农村,不仅缺少农民在劳动之余就近享受文化服务的场所,也缺乏满足不同层次文化需求的活动内容,更谈不上创造文化的氛围和环境。由于县级财政紧张,资金不足和专业人才缺乏等原因,各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等主要文化服务部门针对农村的文化服务活动主要是组织文艺演出和送图书下乡等。农民了解和获取文化信息的主要来源是通过电视和广播。作为主要的文化信息中心和文化传播中心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在农村文化服务体系中的职能和优势。随着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城乡之间的这种文化差异日渐突出,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是当务之急。
  
  3、构建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基础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县级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种“基础设施”。县级公共图书馆具有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它直接面向来自基层特别是农村的广大读者。其服务的主体是广大农村和城乡地区的群众,农村人口又占了其中的绝大部分。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基础建立新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有利于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实现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文化基础、知识支撑和精神支柱。
  根据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以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的基本情况,同时针对农村种类多、地域广分散性强、个性化服务的特点,应是构建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基础的,集文化信息搜集和整理、文化信息传播、建立业务辅导站、建立流动书库、开展灵活多样的送书下乡等于一体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1文化信息搜集整理
  各县级公共图书馆利用自身的文献资源,通过与省、市图书馆以及其它相关机构合作的形式,与他们的重要文献数据库建立资源共享,实现文化信息搜集整理,建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管理平台,其中侧重于涉农资源的数字加工和网上资源整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涉农数字资源。
  
  3.2文化信息传播
  通过“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丰富快捷的数字化文化服务,并以此为桥梁和纽带,通过读者信箱、咨询窗口等形式,解答农民朋友的各类提问,并及时反馈给用户,让图书馆信息专家与广大农民之间有一个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沟通平台,便于帮助和指导广大农民朋友。
  
  3.3建立业务辅导站
  对于乡镇馆和村级图书室,县级公共图书馆可以发挥其专业优势与其建立业务上的指导关系,对其藏书结构、图书加工整理、读者活动、图书借阅、规章制度、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等方面,进行业务辅导,帮助他们提高业务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他们在普及农民文化知识、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中的职能作用,让广大农民受益。
  
  3.4建立流动书库
  对于一些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可以设立财政专项经费,由图书馆负责统一采购、编目,建立农村流动书库,在基层设流通点进行流,通,一定时间进行轮换,每个点的流通量年增加,这不失为经济较落后地区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种较好的模式。
  
  3.5开展灵活多样的送书下乡活动
  对边远山区以及居民比较分散的地区,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将农牧民需要的图书或各种致富信息及进送到田间地头,送到他们的手中,利用五一、六一、国庆节等节假日,将图书送到学校、厂矿、企业等场所,推广科普知识,丰富文化生活。
  与单一图书馆对农村的文化服务相比,这种基于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实现了资源共享。“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管理平台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同时由于这种体系只需要对一个数据库进行维护,因此节约了建设和维护成本,减少了工作,并增强了文化服务的时效性和全面性。(2)服务具有针对性。在该体系中,各乡镇馆可以借助共享平台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周到的文化服务体系,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相关的文化信息,增加了文化服务的针对性,提高了文化信息的利用价值。(3)服务具有广度和深度。由于该体系充分利用了网络这个平台,增加了为农村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李国新,实现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J],图书与情报,2008(1)
  [2]李少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构成及其功能分析[J],社科纵横,2007(2)
  [3]刘志勇,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探讨[J],图书情报通讯,2007(1)
  [4]嵇亚林,李娟莉,公民文化权利与公共文化服务―对构建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分析与思考[J],艺术百家,2006(7)
  [5]王京生,构建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利[J],特区实践理论,200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512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