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我国公共图书管理误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相

  摘 要:现今我国处在一个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许多公共图书馆仍采用老旧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管理人员知识不足以满足现今读者的要求。各方面涌现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因此,现今的公共图书管理模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图书信息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信息化普及,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对于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本文就我国公共图书管理方面的误区展开讨论,以作参考
  关键字:信息化 公共图书管理 素质 理事会 行业 总分馆
  
  信息化时代网络的发展为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史无前例的环境和平台,他最明显的优势在于使大范围的联合建设和共享服务成为可能。欧美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这点。公共图书的资源保障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读者的需求日趋广泛,专业需求特色性和层次不断提高,因此,为了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我国公共图书管理事业应尽快完善自身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对公共图书管理的几点问题进行讨论。
  一、把新的科学技术融入到图书馆管理中
  我国现今大多数公共图书馆仍采用老旧的管理模式,人工操作,在查找书籍过程中,各步骤十分繁琐,远远满足不了读者对信息快,精的要求,使很多读者不得不放弃公共图书馆的广阔资源,无形中,就造成了公共图书馆资源的浪费。这种情况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市县图书馆存在较多。目前,有部分公共图书馆对读者在图书检索和图书借阅管理实现了网络化,但是基础业务处理(采编、图书统计、用户管理、系统维护、流通等)仍采用手工模式,不能完全使用网络操作,在这一方面,应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应用,简化操作步骤,在不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对读者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同时各公共图书馆存在着各自为政、缺乏集中控制、应用程序维护及升级成本高,系统跨平台性和可移植性差等各种问题,无法做到各公共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因此使用科学手段,简化在阅读初始的复杂性,为读者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公共图书管理人员应根据读者不断提升的要求,引进适合自己图书馆的技术手段,走出老旧管理模式的误区,完善在新时代下的管理模式,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公共图书馆是政府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做好公共图书管理工作,关键就在于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美国图书馆界曾就各个因素在图书馆服务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图书馆建筑占5%,信息资料占20%,图书馆员占75%。由此可见,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在我国公共图书管理工作中,这一点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1.强化图书管理人员的形象意识是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前提
  读者进入图书馆,最先接触到就是为其服务的图书馆管理人员,相信没有一个读者愿意在有着不注重仪表服饰,态度又恶劣的公共图书管理员的图书馆读书。公共图书管理人员是公共图书馆信息开发以及利用计划的最直接实施者,他们处在为读者服务的最前沿,同时又是图书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提高公共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一项基本保证。
  2.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训练是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保证
  公共图书馆中读者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行为特点,在读者查找文献的过程中,有的人希望得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帮助,带有目的性的请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帮助查找或提供相关信息,遇到这样的读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应主动服务,提出询问,热情的帮助读者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从这点可以看出,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不同读者之间不同的需求,给予各种不同的服务方式。并从读者那里得到他们的反馈信息,这样提供出的服务方式更为适合读者的心理同时有十分有效,在解决读者问题的同时,提升了读者对管理人员的满意度。
  3.终身学习是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有效措施
  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丰富,可以满足读者复杂不一的需求,读者的知识高低不等,上至专家学者,下至职工群众,因此,要想做好图书馆工作,没有广博的学识和高深的专业素养是不可能更好地完成公共图书馆各项服务职能任务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不断的进行学习,不断进取,以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为荣。公共图书管理单位应该经常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和再教育,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现有的管理工作人员学习公共图书管理有关业务和知识并形成制度。
  4.开发现有的图书管理服务资源并增强激励机制是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必要方式
  公共图书馆的各项工作都消耗了管理人员的许多劳动,生产出无形和有形的物质产品,如各种检索工具、情报文摘、数据库、光盘、声像等高科技信息产品,使之成为面向化得重要产业,另外在公共图书馆的内部管理上,应当积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调动公共图书馆全体人员的积极性,挖掘公共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潜力,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5.强化图书情报意识和情报能力是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内容
  假如公共图书管理人员的情报意识和情报能力较强,对各方面信息的敏感程度就越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服务就会提升一个层次。就可以使现有的公共图书情报信息就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便利,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改革图书馆现有管理体制。
  图书馆管理体制是管理机制、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统一体。管理体制是一个有机体,它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调整、改变。这种管理体制在过去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这种体制已不再适合新形势的要求,相反成为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阻碍。新的情况变化了必然要求新的体制与之相适应。
  1.实行图书馆理事会制度,实施图书馆行业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建设主体。
  (这种观点很多学者都撰述过,笔者也非常同感,也希望真的有一天能早日实现。)图书馆理事会就是图书馆事务的集体管理主体,它的管理权限一般处于政府主管行政部门之下、馆长之上。理事会审议决定本单位和下属单位(如有)的章程和基本管理制度,年度工作计划、工作任务、工作目标、绩效指标和服务标准,以及用人计划、激励考核机制、财务预算方案、薪酬分配方案、资产处置方案和年度报告等
  图书馆行业管理是指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指导和监督下,以图书馆行业协会(简称“图书馆协会”)为行业内部事务的管理主体,赋予图书馆协会以规划、协调、规范、监督、服务等职权,由图书馆行业进行自主管理的体制安排。政府部门和图书馆协会作为图书馆行业管理的“双主体”,两者之间必须形成互补性的分工与合作关系。
  我国现行的公共图书馆建设主体是按照“每一级政府都是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体”的惯例设置的。我国大部分基层政府(这里主要指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市)及其以下地方政府)目前就处于这种“缺乏实际能力的建设主体”的状态。这就要求采取多无化创新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主体设置模式。,
  2.建立总分馆制。
  世界上拥有发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总分馆制,如美国、英国、北欧国家、新加坡及我国的香港等。总分馆制有利于实现普遍均等、平衡发展,资源共享深入发展,人员队伍建设和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要想进一步构建高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就必须对目前一级政府管一级图书馆的体制进行改革,实行真正意义的总分馆制。
  参考文献:
  [1]屈霞,刘自强,张小鸣.基于J2EE/MVCMODEL2的公共图书管理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30(20).
  [2]乌兰塔娜.浅谈新形势下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要求[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0.4
  [3]王德东,吕云,拉玛泽分娩法与剖宫产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8(5):6
  [4]徐松娟,罗素洁.余杭区公共图书资源共享服务网络建设的实践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0.3
  [5]李群.信息时代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管理在欧美的新趋势[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4
  [6]张峰,浅谈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行政管理
  [7]蒋永福,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及其优化策略。图书与情报201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523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