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2008年阳山县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利用阳山县1957―2008年气温资料,分析阳山县温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阳山县近52年温度存在较明显的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温度上升明显;温度上升主要发生在冬末至春季和秋季;平均最低温度较平均最高温度上升时间早,趋势明显,温度日较差减少。
关键词温度;变化;特征;广东阳山;1957―2008年
中图分类号 P468.0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292-03
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变暖有上升趋势[1-9],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利用阳山县1957―2008年逐月(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资料,分析阳山县近52年温度变化特征,以期提高预报服务水平,为当地产业布局特别是农业生产布局提供参考。
1平均气温变化特征
1.1年平均气温变化特征
从图1可以看出,阳山县1957―2008年年平均气温在19.3~21.3 ℃,平均为20.4 ℃。从历年平均气温曲线看,年平均气温阶段性变化明显: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中期以上升为主;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中期气温较低,是近52年中最低的阶段;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中前期上升到平均值附近;80年代中前期至中后期出现大幅度持续上升,1984年年平均气温只有19.3 ℃,是近52年中最低的一年,到1987年上升到20.8 ℃,是90年代中后期以前最高的一年;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在平均线上以较大幅度波动;90年代中后期至今都高于平均值,2007年21.3 ℃,为近52年中最高的一年。结合年平均气温线性趋势分析和10年滑动平均趋势分析,阳山县1957―2008年年平均气温存在一个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升温率为0.144 ℃/10年。年平均气温时间序列最优分割分析,1957―1997年平均为20.2 ℃,1998―2008年平均为20.9 ℃,说明自90年代中后期起年平均气温显著上升。
1.2各月平均气温变化特征
通过对各月平均气温进行分析,2月、10月气温呈明显持续上升趋势,上升率大于0.32 ℃/10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后升温更明显。11月平均气温从80年代末上升明显,平均上升1.0 ℃。4月平均气温90年代中后期后也有较明显上升,平均上升1.1 ℃。3月平均气温在90年代中后期前呈显著下降趋势,下降率为-0.591 3 ℃/10年,从1990年代后期起上升,平均上升1.1 ℃。1月、5―9月、12月平均气温上升趋势不明显。各月各级温度出现频率也表现为低温级别频率下降,高温级别频率上升。11月至翌年2月15~20 ℃频率上升超过3%,其中2月、12月超过5%,4月25~30 ℃频率上升4.79%,7月、8月30~35 ℃频率上升超过5%,10月25~30 ℃频率上升超过8%,10月、11月20~25 ℃频率上升3%以上。
1.3各级平均气温分布特征
从各级平均气温分布频率看,90年代中后期后15 ℃以下频率下降,15 ℃以上频率上升。日平均气温>15 ℃日数以平均每年0.254 3 d增加,日平均气温>30 ℃日数平均每年增加0.219 6 d。
2最高气温变化特征
2.1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特征
从图2可以看出,年平均最高气温在24.0~26.7 ℃,平均25.4 ℃。年平均最高气温与年平均气温曲线形状和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平均上升率为0.105 4 ℃/10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前年平均最高气温总体略呈下降趋势,并存在一段时间内急升缓降的重复变化特征,1984年为24.0 ℃,是近52年中最低的一年;90年代中后期以后只有1年与历年平均值持平,其他年份都高于平均值,2004年为26.7 ℃,是近52年中最高的一年。年平均最高气温时间序列最优分割分析,1957―1997年平均25.3 ℃,1998―2008年平均26.1 ℃,说明90年代中后期起年平均最高气温上升显著。
2.2各月平均最高气温变化特征
2―5月、10―11月平均最高气温先降后升,1月平均最高气温略呈下降趋势,下降率为-0.155 1 ℃/10年,6月和12月平均最高气温略呈上升趋势,7―9月平均最高气温变化最不明显。2―5月平均最高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前都呈下降趋势,特别是3月下降率达-0.894 5 ℃/10年,其他月份下降率小于-0.11 ℃/10年;90年代末起2―5月平均最高气温明显上升,各月分别上升1.9、1.5、1.5、1.1 ℃。10月平均最高气温90年代中期后比90年代中期以前平均上升1.3 ℃,2003年后上升更加明显。11月平均最高气温在80年代中后期以前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80年代后期以后上升,平均上升1.0 ℃。
2.3各级最高气温出现季节和天数变化特征
只有1月未出现过≥30 ℃的最高气温,≥30 ℃的最高气温的平均初终日分别为4月11日和11月3日,初日有以平均每年0.1 d提早的趋势,1997―2008年比1957―1997年平均提早13 d。终日有以每年0.15 d延后的趋势,2002―2008年比1957―2001年平均推迟8 d。初终间隔平均为206 d,1998―2008年比1957―1997年平均延长18 d。最高气温 ≥30 ℃平均每年134 d,1998―2008年比1957―1997年平均多9 d,1997年前在平均值上下波动,1998年起都超过130 d。≥35 ℃高温出现在5―10月。平均初日6月15日,1999―2008年比1957―1998年平均早14 d。平均终日9月18日,1998―2008年比1957―1997年平均迟9 d。初终间隔平均为95 d,1999―2008年比1957―1998年平均长21 d。最高气温≥35 ℃平均每年32 d,1998―2008年比1957―1997年平均多13 d,1998―2008年都在30 d以上,其中有9年在40 d以上。≥37 ℃高温可能出现在5月下旬到9月下旬。52年中只有1年没有出现≥37 ℃高温,出现最多的1年有22 d。1957―2002年,37 ℃高温天数变化趋势不大,平均为5 d,2003年起明显增多,2003―2008年平均每年13 d。≥39 ℃高温都出现在7―8月。52年中有14年出现≥39 ℃高温,占总年数的26.9%。一年中出现≥39 ℃高温最多3 d,1968―1972年中有4年出现≥39 ℃高温,均为1 d;2003―2008年中有5年出现≥39 ℃高温,以2 d居多。这2段出现≥39 ℃高温的年数占出现总年数的64.3%,≥39 ℃高温天气有间断后连续出现的特征。
3平均最低气温变化特征
3.1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特征
从图3可以看出,年平均最低气温在15.9~18.1 ℃,平均16.9 ℃。近52年年平均最低气温呈现在波动中持续上升的趋势,平均上升率为0.249 9 ℃/10年。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在16.0~17.0 ℃,1962年15.9 ℃,是近52年唯一低于16.0 ℃的年份;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中期多在16.5~17.0 ℃,1982年17.1 ℃,是80年代中期以前唯一超过17.0 ℃的一年;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期在16.5~17.5 ℃;90年代中后期起都在17.0 ℃以上,1998年18.1 ℃,是近52年中最高的一年。年平均最低气温时间序列最优分割分析,1957―1986年平均16.6 ℃,1987―2008年平均17.4 ℃,年平均最低气温从80年代中后期起开始明显上升,90年代中后期以后上升更加显著。
3.2各月平均最低气温变化特征
3月、6―7月、12月平均最低气温呈先降后升趋势,其他月呈持续上升趋势。2月、10月平均最低气温呈显著持续上升趋势,上升率大于0.45 ℃/10年;1月、11月上升趋势也很明显,上升率大于0.33 ℃/10年,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上升更明显。3月平均最低气温在90年代中期以前呈明显下降趋势,下降率为-0.302 6 ℃/10年,90年代中后期起明显上升,平均上升1.0 ℃,且没有出现<12.0 ℃的年份。4月平均最低气温从90年代初期起升温也较明显,平均上升1.0 ℃。5―9月平均最低气温上升不明显,但6月从80年代中前期起、7―8月从70年代中后期起,9月从80年代后期起都略上升,平均上升0.5~0.7 ℃。12月平均最低气温长期波动趋势大于线性变化趋势。
3.3各级最低气温出现季节和天数变化特征
最低温度>25 ℃主要出现在6―8月,5月、9月也有出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10月也出现了日最低温度大于25 ℃。开始日期以0.135 9 d/年提早,结束日期以0.219 8 d/年推后,日最低温度>25 ℃天数平均每年增加0.676 d,在70年中后期出现跳跃式增多,1978―2008年比1957―1977年平均增多20.7 d,7―8月在70年代中后期增多,且增加天数最多,6月在80年代初增多,9月在80年代后期增多,增幅最大。日最低气温≥10 ℃出现在10月至翌年4月,初日以0.384 7 d/年推后,终日以0.137 8 d/年推后。平均每年80 d,以0.392 1 d/年减少,1996―2008年比1957―1995年平均减少15.3 d,且大于80 d的年份减少46%。日最低气温≤5 ℃出现在11月至翌年3月,平均每年24.3 d,以0.305 3 d/年减少,1989―2008年比1957―1988年平均减少11.3 d,且大于20 d的年份减少34%。日最低气温≤5 ℃初日以0.288 9 d/年推迟,终日以0.174 5 d/年提早,初终间日数平均每年减少0.463 3 d。
4平均日较差变化特征
4.1年平均日较差变化特征
从图4可以看出,1957―2008年年平均日较差在7.6~10.0 ℃,平均为8.5 ℃,近52年年平均日较差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2003年以后年平均日较差略有上升,2003年以前的下降率为-0.247 9 ℃/10年,52年平均下降率为-0.143 1 ℃/10年。10 ℃以下日较差日数增多,平均每年增多0.388 4 d。
4.2各月平均日较差变化特征
1月平均日较差下降最显著,下降率达-0.510 7 ℃/10年,2―3月、7―11月下降也较明显,4―6月、12月略有下降趋势。
5结语
阳山县1952―2008年气温存在上升趋势,温度上升主要发生在秋末到春季和秋季,夏季温度变化最不明显。最低气温明显上升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最高气温明显上升开始于90年代中后期,最低气温上升比最高气温上升明显,最低气温上升对温度上升的贡献大,最高、最低气温升温差异造成日较差减小。
6参考文献
[1] 唐国利,丁一汇.近44年南京温度变化的特征及其可能原因的分析[J].大气科学,2006,30(1):56-68.
[2] 陈特国,曾侠,钱光明,等.华南沿海近100年气温上升速率估算[J].广东气象,2006(1):1-6.
[3] 杨万春,关鸿志.曲江近50年气候变化趋势[J].广东气象,2007,29(3):30-34.
[4] 罗伟华,张明洁,姚建春.近47年来广东省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J].广东气象,2009,31(1):35-38.
[5] 罗桂森,林扬海,吴乃庚,等.佛冈县近50年来气温统计特征及变化趋势[J].广东气象,2009,31(5):24-27.
[6] 李伟权,陈映华,苏琳,等.龙门县近45年气温变化特征[J].广东气象,2009,31(6):39-41.
[7] 刘惠芳,周兆丁.博罗县47年来气温的变化特征[J].广东气象,2010,32(2):34-36.
[8] 谭方颖,王建林,宁迎波.华北平原近45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2010,36(5):40-45.
[9] 马洪亮,马燕,薛福民.天山天池近49年气候变化特征[J].气象科技,2010,38(2):209-21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528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