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影响英语阅读理解的因素分析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曾建国

  摘 要:本文从阅读目的和基本理论入手,分析了影响阅读理解的主要因素:语言因素、知识因素、文化因素、语用因素、推理能力方面的因素、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综合提出了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阅读理解 因素分析 启示
  
  1.英语阅读的目的
  
  阅读是现代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几乎和我们每一个人都密不可分。我们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去阅读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目的和动机,有的出于好奇,有的出于查找内容,有的出于娱乐,目的之多,不一而足。Christine Nuttall (2002,11)写道: “Whatever your reasons for reading (excluding any reading for language learning ), it is not likely that you were interested in the pronunciation of what you read ,and even less likely that you were interested in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s used .You read because you wanted to get something from the writing .We will call this message :it might have been facts ,but could just as well have been enjoyment ,ideas, feelings (from a family letter ,for instance )”(不管出于什么样的阅读目的,阅读者不可能是因为对发音、更不可能是因为对文中的语法结构感兴趣。阅读是为了从中获取称之为“信息”的东西:可能是事实,也可能是某种享受,观点,情感(如读家信))。阅读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读者与作者交流,从文章中提取信息,从而构建有效而联贯的心理表征(周红,2004)。在中国英语作为外语,学生的英语阅读虽是语言学习的过程,但更应是信息交流、增长知识及能力的过程。
  
  2.阅读理解的理论基础
  
  根据现代语言学的交际理论,我们可以把语篇(我们阅读的主要单位)看作是作者对自己的思想、知识、经验等编码(encode)的结果(Sperber,etc,2003:4)。在作者编码的过程中,作者根据大脑中假设的阅读对象,恰如其分地给出读者所需要的内容,也就是说他基本遵循Grice合作原则中的四准则进行编码(质的准则,量的准则,相关准则,方式准则)(胡壮麟,2002:253)。读者阅读语篇的过程则看作是作者编码的逆过程,是读者解码的过程,是读者借助于已有的知识,把语言符号转换成思想、知识并进而在头脑中加工成有效而连贯的心理表征过程(Sperber,etc,2003:4-5;周红,2004:1)。如果在阅读过程中,作者的假设和读者的知识匹配,阅读理解顺利进行。如果在这一解码过程中,读者无法把语篇的内容转换成连贯的表征,阅读理解就发生了障碍。例如:
  1)The average city dweller is already contending with the unwanted sounds of horns, engines, jackhammers, helicopters, sirens, jets and stereos.(韩志先等,2000:2)
  2) In the first example, a carbon anion is formed that is stabilized by resonance (electrons delocalized over the carbonyl group and a carbon action).In the second case, a carbon anion is formed that is stabilized by the electron withdrawing inductive effect of the three chlorines. (Christine Nuttall, 2002:11)
  例1中如有生词jack hammers 会影响句子的准确理解,但基本不影响句子的整体理解。例2中即使借助词典查到每一个词汇的含义,部分读者也难以理解整体。事实上,在几乎所有的语篇阅读中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作者的假设和读者的知识总有不相匹配的地方,或者读者认为理解文章的线索缺少一环。但部分困难借助于词典及阅读技巧很快可以解决,而部分困难在读者知识缺陷的情况下难以解决,便成为障碍,成为影响阅读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又存在着不同的形式。
  
  3.阅读过程的因素分析
  
  英语阅读理解过程远不至于交际理论所分析的那样简单、单纯,不受外界的影响。阅读理解过程是复杂的认知过程,其过程是在大脑这一“黑匣子”中进行的(Sperber,etc,2003)。人类对阅读过程的认知随着语言学、认知神经学、心理学等学科的进步在不断地前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和影响这一过程的众多因素。尽管人类还无法穷尽影响这一过程的所有因素,但我们可以放心地说,这一过程所涉及到的所有的物理、心理及生理的方面都会影响到阅读的过程和结果。据此,影响阅读理解的众多因素可以大致如下:
  3.1语言因素
  语言因素主要包括语言文字、语法。在外语的阅读过程中大部分的阅读困难是由语言文字造成的,特别是语言学习的前期;有人认为,学英语主要是词汇、语法的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言文字在语言学习中的地位。在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阅读困难80%以上是由于生词而造成的,只要借助于词典就可以解决。据学生反映,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中阅读理解的困难主要是生词造成的,四级、六级大学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方面的困难还是由于生词造成的。由此可见,生词是影响语言阅读理解的主要因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试想一个没有记住多少英语单词的人,怎么能读懂一般的英语文章呢?更不用说原版文章。同样,语法结构也影响我们的理解。我们不断学习、熟悉、掌握语法结构,使之成为我们知识的一部分,并在阅读过程中帮助我们解码、理解文章。一个人阅读能力的提高主要是生词量的不断积累、语言知识不断丰富的过程。一个总觉得阅读难、阅读水平难以提高的人,其主要原因在于生词量小,记不住生词,语言知识贫乏所导致的。因此,只有不断的扩大生词量,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才能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减小阅读中的困难。
  3.2知识因素
  知识因素这里主要指除语言知识之外的世界知识,也就是认知语言学所说的图式(schema)、脚本(script)、框架(framework)之类的东西(Ungerer,2001:185)。知识是指一个人经验、阅历等方面的总称。读者的知识因素直接影响到读者对文本的理解过程、理解的程度和理解的结果。文本表面上看来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静态的实体,而实际上是作者的经历、经验、观点及态度等的反映,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语言外的动态实体,是一个把主观世界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的东西,是主观世界的客观反映。因此,一个缺少对客观世界了解的读者,很难理解对此世界的主观反映。没见过火箭的读者就难以想象火箭的构成,更难以对火箭在太空中运作情况的描述;未见过电脑的人,很难理解电脑的桌面是什么样的,菜单是什么样的。可见,读者的知识因素严重地影响着读者对文本的阅读理解。

  3.3文化因素
  影响阅读的因素有时并不在于语言方面和综合知识方面,而在于文化的差异。阅读材料是一定的社会和文化的产物,没有一定的文化和社会的背景知识,要达到对文章的理解,一般是很困难的(Gee,2000:43)。随着个人词汇量的扩大、世界知识的增加、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他所面临的阅读困难不再是以语言为主,而是以文化为主。而对于初学者或者较低阶段的学习者来说,文化因素造成的障碍有时简直是难以逾越的。因此,我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要学习文化,只有熟悉一定的文化才能理解一定文化的产物。当然文化和语言两者是不可分割的: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又深深根植于语言,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在一定的情况下语言和文化共同构成影响读者阅读理解的因素,更加加大了读者阅读理解中的困难。因此,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既是语言的学习过程又是文化的学习过程,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才能减少阅读理解中的困难。
  3.4语用因素
  作者(说话者)与读者(听话者)之间总有一定的差别,前者所表达的意图和后者所识别的意图之间总不完全重合,有时读者或听话者所丢失的内容多于识别的内容,交际未达到目的。语言的形式与表达的内容和作者的意图之间并不完全对应,间接言语行为和言外之意常常发生,而这往往是作者的意图之所在。因此对读者和听话者来说,要不断培养一种推导“符号超载”意义的能力(熊学亮,1999:160),或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即理解作者的目的和意图的能力。作者的目的和意图是借助于上下文一定的语言环境表达的,所以理解上下文环境对作者的意图推理至关重要。而上下文环境在一定情况下与一定的文化是紧密相连的。为什么有话不直说,甚至“声东击西”呢?这种情况下,要求读者去推理作者的真正意图,而潜藏在这一意图后面的仍是交织的文化现象。
  3.5推理能力方面的因素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有时我们既没有语言障碍又没有文化障碍,但我们仍难于形成对语篇的完整理解,或者说难以建立对整个语篇的连贯的心理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这主要是由于我们缺少推理的能力。推理,就是读者借助于语篇中明确阐述的信息和自己已具有的知识,去探知语篇中没有明确阐述的隐含信息、或者对语篇中将要发生的事件的推测的能力(周红,2004:1)。善于推理的读者,能将语篇的各个部分有机连接起来,从而加深对语篇的理解;而不善于推理的读者,只停留在语篇的表面理解,难以形成对整个语篇的连贯的心理表征。在语篇的阅读过程中,读者应不断地推理,应不断验证作者的推理,从而同作者进行交流。在语篇阅读过程完成之后,读者应借助于语篇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推断作者隐含的信息、作者的态度、作者的观点、立场等。许多文章都有隐含之意、言外之意,只有借助于推理,才能发现、挖掘隐意。而推理能力的培养是许多学习者所忽视的因素。
  3.6认知因素
  教师发现许多学生在阅读中喜欢逐字逐句,生怕漏掉什么,并且时不时地去复读;表面看来,加强对局部的理解有助于整体的理解。但这样做破坏了思维的连贯性,有碍于理解全文。阅读的目的是力求理解或吃透语篇的整体篇义,由于人的工作记忆有限,如果对局部信息“过度处理”,只能加重记忆的负担,消耗阅读者的能量,阅读者因此而变得疲劳,因而也影响了后面的认知处理质量。Rumlehart(1977)的实验证明,如果阅读者平衡阅读的质量和速度,在理解质量保持70%的前提下,尽量提高阅读速度,便能获得阅读速度最快、理解效果最佳的阅读效益。
  3.7情感因素
  早在70年代前后,人们开始关注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其中Krashen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说明语言学习者情感所处的状态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低情感过滤有利于语言学习,高情感过滤不利于语言学习(Brown,2005:280)。在情感因素中,特别是焦虑对语言学习的负面影响最大(Brown 2005:141-143)。社会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认为阅读者如果没有较好的心境,再好的阅读材料也不起作用。(Jack Arnold,2000)。可见,阅读者阅读时如果焦虑过强,消耗大量的注意,会严重影响甚至阻碍认知,导致阅读无法进行。
  
  4.对英语教学的启发
  
  4.1习得和学得
  二语习得理论认为,习得和学得是两种不同的认识方式:“习得”,指在自然环境中学习者以获取信息或交流消息为目的的无意识的语言习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关注的是“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学得”,指的是正式的有意义的对语言规则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关注的是语言形式和语法规则(Brown,2005:280;张伊娜,2004:26)。
  基于前面的影响阅读理解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不管是语言文字还是文化、语用、及认知因素,要解决这些因素造成的问题,主要取决于习得和学得。但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语言环境和拥有的资源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学习者较多地处在目的语的语言环境中,能够从经常听到的目的语的语境中不自觉地汲取一些词汇,了解目的语语言使用者的一些文化背景和社会情况,通过习得,可以掌握、学会一口流利的目的语。学习者较多地处在母语的环境下学习英语,只有有意识地识记,才能记住单词,扩大词汇量;只有有意识地反复训练,才能掌握和运用一些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只有有意识地学习和阅读,才能掌握目的语国家的社会背景、风俗习惯、生活习惯、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文化内容。对于外语学习者,只有把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习得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学会外语,学好外语,克服阅读中多种因素造成的困难。事实上,学得和习得两者无法完全分开,它们贯穿于任何一位学习者掌握知识的始终。对于外语学习者,学得显得尤为重要,好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都要靠有意识地学习去掌握、领会。因此,我们只有充分利用习得,并更主动地利用学得,逐步扩大我们的词汇量,掌握更多的语法规则和语言知识,增强语用能力,培养自己的认知能力,从而更详尽地掌握目的语,成为有效和高效的英语阅读者。
  4.2培养推理的能力和综合的能力
  语篇只是作者对自己的经验、观点等的一个编码结果,是个静态的东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作者的观点,而是一个主动的、双向交流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读者作为认知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旺盛的精力,不断地利用作者所提供的信息推知隐含信息和未知信息,力图形成最连贯的心理表征,达到最佳的理解效果。培养推理的习惯和综合的能力。
  只有经过推理,才能在看似静态的层面上找到动态的联系,把看似彼此孤立的东西有机的联系起来,把作者含而不露的东西明晰化,在作者提供信息的基础之上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同时也要综合,经过综合可以更好、更有效地理解语篇,既见“树”又见“林”,掌握语篇的中心内容和精神实质。如果说推理是作者思路的延伸或领略作者言外之意的重要途径;那么,综合可以说是作者思路的浓缩。
  推理和综合是读者理解语篇的两个有效途径,是认识者参与语篇理解的主要过程。因此,在阅读实践中要不断地培养推理和综合的能力,养成推理和综合的习惯,充分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降低阅读理解中各种因素所造成的障碍。
  4.3创造有利的阅读环境
  阅读的心境是很重要的因素,要力图疏导、克服阅读时的焦虑情绪,消除心理障碍。同时保持周围环境的宁静、舒适、熟悉,排除可能造成阅读者分心、消耗注意力的东西。阅读是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只有认知、情感等因素协调进行,才能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

  
  5.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影响阅读理解的主要因素,并就此对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但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只有靠读者在实践中不断的练习,不断的积累;阅读建议对策的有效与否也需要教师和读者在阅读教学和阅读实践中去检验。希望本文提出的建议在实践中对教师和读者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J. P. Gee.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and Method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F. Ungerer & H.J.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3]D. H. Brown. The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4]D. Sperber & D. Wilson.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6.
  [5]Jack Arnol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6]Christine Nuttall.外语阅读技巧与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7]端木义万.谈谈外刊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6).
  [8]韩志先,贺慧声,吴京汩.英语泛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0]张伊娜.学习与习得殊途同归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3).
  [11]周红.语篇理解中的预期推理[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3).
  [12]熊学亮.认知语用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08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