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詹姆斯.乔伊斯的《阿拉比》文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龙小清

  摘要:詹姆斯・乔伊斯小说集的第三篇《阿拉比》叙述了一个初涉人世、陷入情网的少年的心路历程。詹姆斯・乔伊斯应用象征主义和印象主义来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天主教会的衰败,其独特的“精神顿悟”手法让主人公从理想的爱情中觉醒。
  关键词:《阿拉比》 理想 现实 文体分析 象征 印象主义 精神顿悟
  一、小说概述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天真无邪,正在成熟的孩子,住在一条名叫“北理奇蒙得”的“死胡同”里。出于对朦胧爱情和对理想本能的追求,他渴望在“阿拉比”市场为自己心目中的姑娘“曼根的姐姐”买件礼物。当他左思右盼的星期六终于来到时,早先答应给他钱的叔叔却迟迟不归。随后又因火车耽误了时间……最后,他好不容易进了集市,此刻,大厅里已是黑灯瞎火,一片昏暗丑陋,和他想象的完全不同,他的美好理想受到了无情的嘲弄,他感到了深深的痛苦。
  二、小说的主题
  《阿拉比》是小说集的第三篇,也是“童年期”的最后一篇。小说通过描写一位不知名少年恋爱梦想的破灭,揭示当时都柏林令人窒息的空气和天主教会对市民阶层的桎梏。这篇小说的主题主要体现在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尤其是在对“阿拉比”市场的描写中得到最终升华。
  三、文体体现
  1.词汇特征
  名词。在小说中具体名词词汇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如street,boys,house,neighbors,faces,rooms,air,garden,furniture,winter,dinner等,并且这类名词是我们周围非常的事物,这种描述的方式具体且直接,给读者的感觉就如是小说中的一切就是读者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小说中所描述的事情表面上给人很混乱的印象,但正是这种表达上的混乱暗示着少年内心的挣扎与困惑。
  动词。小说中出现的动词也较简单、朴实,这种表达方式说明小说中所发生的一切就是读者我们身边的平常生活,如came,eat,met,play,brought…through,ran,smoothed,returned,etc.用来描述无生命特征的周边环境事物时,该类动词常被予以拟人化。比如,house stood…detached,the other house conscious of…gazed at,air hung etc.从少年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描述非常生动、形象,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样的描述暗示着少年有着他自己的理想与梦想,尽管他生活中的世界是世俗的,且丑陋的。
  形容词。大量的形容词被用来呈现小说的主题,且赋予大量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比如,imperturbable,flaring,straggling,somber,feeble,foolish,intervening,twinkling,etc.这种描述方式给了读者一幅生动、形象的现实生活画卷。在第二段中,有这样四个形容词:musty,waste,littered和useless,被用来描述教士死去的房屋被废弃,被尘封,暗示着教会的败落,社会的黑暗。在第三段形容夜幕降临时的都柏林,四个形容词:sombre、feeble、muddy和dark dripping,这营造出单调而沉闷的印象,与上文教士房间的描写相对应。从语音上看,这几处形容词都是词首重读,连续安排重读音节会显得单调刺耳,令人烦闷,这样的效果正与词义相符合。在第五段中,形容词的使用形成强烈的对比:flaring street与 drunken men, bargaining women, the shrill litanies;the nasal chanting和single sensation;my chalice,strange prayers praises与 full of tears confused adoration,这种描述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2.语法特征grammatical features
  句子的长短。从开头到结尾全篇小说中,句子的长度变得越来越短,每段的平均句长(对话除外)为:20-22-21-19-23-18-11-18-12-15-14-18-17-18-18-14-15-16-15-13-15-12。这暗示着少年变得越来越紧张和困惑,特别是女孩与他对话之后(12-15-14),少年睡不好,学不进。正是这种短句子的描述体现了少年的紧张与兴奋。
  句子结构。小说中采用的句子大多数为简单句,是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我既是旁观者,同时也是故事的真正主角、核心人物。
  3.修辞技巧
  象征。小说的第一段便以象征的手法表现了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北理奇蒙德街”的“死胡同”象征着主人公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出路可以选择。而街上一幢幢阴森可怕虎视眈眈的房屋和一个个幽暗潮湿,散发着难闻气味的花园则象征了都柏林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同时也暗示了“我”的浪漫追求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的必然失败。
  至于教士(教士的死亡出现在小说第一段),我们可以联想到关于他财产和家具的描述,文章中写道:“He had been a very charitable priest; in his will he had left all his money to institutions and the furniture of his house to his sister.”通过描写他有财产暗示着教士并不完全忠于他的教义,通过描写他把财产遗留给他姐姐,表明他并未完全脱离世俗的家庭关系。在此,教士被看作是爱尔兰天主教会走向堕落的一个象征。在当时,相对来说比较贫困的年代,人们并不乐见于一位富有的教士,因为其被认为是贫穷但值得尊敬的人。
  女孩最终对他说话了,她问他是否会去“阿拉比”,这是城区另一端的一个市场,话题虽是一个日常生活的话题,但小男孩却抓住“阿拉比”这个名字,并联系到他的精神理想境界:“一个具有东方世界无限魅力的地方”。“阿拉比”成了男孩追求浪漫和心中恋人的所在地,而这正是现实生活中他所缺少的。由于那个星期要在修道院静修,女孩不能前往“阿拉比”市场,而男孩像是受到了神圣的召唤,他决定前往这“神圣”的地方,并为心仪的女孩带回一个礼物。
  “I found myself in a big hall girded at half its height by a gallery. Nearly all the stalls were closed and the greater part of the hall was in darkness. I recognized a silence like that which pervades a church after a service. I walked into the centre of the bazaar timidly.”在此文中,真正的市场“阿拉比”象征了毫无生机的社会,并与男孩内心的浪漫完美形成强烈的对比,当男孩发现他向往并梦想了许久的地方竞是一个黑暗空洞的市场时,此时就真正地展现了一个现实:他的梦想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
  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由细节和感情联想所体现,引发主观和感观印象,作者把他的故事主要集中于人物的精神生活。如这段文字:“While she spoke she turned a silver bracelet round and round her wrist. She could not go, she said, because there would be a retreat that week in her convent. Her brother and two other boys were fighting for their caps, and I was alone at the railings. She held one of the spikes, bowing her head towards me…just visible as she stood at ease.”当男孩第一次听到“阿拉比”这个词并第一次与心仪的女孩说话的时刻,通过对光、影、颜色的感官印象描述,作者为读者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图画。这幅图仅仅是通过人物的所见而表达出来的,从中我们读者可以读出男孩视线的移动范围,这就像是人物世界范围的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他的浪漫理想和对爱的向往。尽管没有内心的独白,但他的内心世界像图片一样一目了然,作者通过对光、影、颜色的印象描写,把读者带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精神顿悟。小说中,男孩的顿悟并不是一个突然而出乎意料的感悟,而是逐渐从他的经历中逐渐浮现而出的。当男孩听到“阿拉比”这个词的那刻起,这个词,对他而言,就赋予了独具东方魅力的地方,而让他睡不好,学不下,从而对“阿拉比”给予了许多美丽的幻想。周末终于来临,叔叔却忘记给他钱,然后他又走错了路,最后又由于寻找六便士的入口而被耽误,然而所有这些都不能动摇他去“阿拉比”的决心,只有当他发现“阿拉比”仅仅是一个脏乱且令人失望的市场时,他的心情才从兴奋的顶端跌落至失望的谷底,在受到沉重的打击之后,他突然领悟到自己的处境和他的爱。在主人公获得顿悟前,作者有意或潜意识地使人物提前经历一系列的心理准备,因此,读者读起来并不感到突兀。
  参考文献:
  [1]秦秀白.文体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2]乔伊斯文集.四川文艺出版社,1995.
  [3]彭浩.从《阿拉比》⑴看乔伊斯的叙事技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16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