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利用课文插图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闫 静
[关键词] 课文插图 教学效率 学习兴趣
现在的语文课本,几乎每一篇课文都配有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插图是我们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有了插图的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格外浓厚,学习的效果就有明显提高。所以,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巧用课文插图,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前看图,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课文插图,来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教学《寄给青蛙的信》一课,课前,我出示一只垂头丧气、闷闷不乐的青蛙图片,引导孩子观察: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青蛙?再出示一只兴高采烈的青蛙图片,观察这又是一只怎样的青蛙?这只青蛙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这样利用课文插图中的强烈反差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带着这种强烈的好奇心走进文本寻找答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明确了学习任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读文看图,理解课文
低年级孩子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课文插图能帮助孩子理解课文,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如教学《小猪画画》一课,小猪画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它听了小松鼠、小山羊和小白鹅的话又把小花猫画成了一只大怪物,这样前后的变化,通过引导孩子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他们很容易就理解和实际生活一样的花猫是可爱的,而加上大尾巴、一对角和一对翅膀的小花猫是大怪物,从而懂得要尊重事实,对于别人的建议也要考虑之后,才能判断是否采纳。
三、巧用插图,激发想象
孩子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课文中的插图为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给孩子们提供想象的空间。
诗歌《只听半句》中的马小哈(孩子们为文中的主人公起的名字):“他无论听谁讲话,都只听半句。”奶奶的话还没有讲完,他已经摆手跑掉了。看完图之后,启发思考:马小哈还会把谁的话打断,只听半句?孩子们思维的闸门打开了,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也被调了出来。孩子们说道:“妈妈说:‘吃饭时……’他说:‘知道了,知道了,我已经吃饱了!’”“爷爷说:‘帮爷爷去买……’他说:‘知道了知道了,买一包烟嘛!’结果他买错了。”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还使他们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四、巧用插图,训练语言
语文教学离不开说的训练,低年级孩子说的训练更是重点。一年级的语文有专门的看图说话训练,但一个学期也就一到两次,而课文中丰富的插图为孩子们的语言训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它不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使学生产生说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说话和认真倾听的能力。
如《鸭子和白兔请客》一文,让学生找出与插图相应的段落,思考:白兔请鸭子吃什么?小鸭子为什么不高兴呢?鸭子请白兔吃什么?鸭子明白了什么?《咕咚》一文,兔子、狐狸、松鼠、小鹿听到了“咕咚”后是怎么做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很好的掌握了课文内容。
总之,课文插图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只要我们巧妙地运用文中的插图,我们的教学就可以充满趣味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33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