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新教法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积琨
[摘要] 新课改已经在全国全面推行,但还存在着有悖于新的教育思想的陈旧做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学中重学生的知识记忆,轻学生的动手实践,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受到很大束缚,所以课堂教学必须顺应时代发展,以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去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课改 创新 教育 教学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知识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基于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充分挖掘新教材的鲜活内容及其所赋予隐含着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和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取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教学思想的解放,新教学理念的树立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较弱,教师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皮亚杰曾经说过:“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积极的内驱动力。兴趣不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个性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学会发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引发创造活动的前导。现代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的研究表明,创造性是人的本质特性之一,是每个人都具有一种潜在能力。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潜力的发挥,决不取决先天生理因素的遗传,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后天的努力和实践,其中,教育是重要的一环。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要激励和鼓励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地探求和发现知识,以及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也是素质教育在求知方面对学生最本质的要求。
我上完《鲤鱼之死》后,搞了一次探究活动:“鲤鱼早就听说大海浩瀚无边,那里有滚滚的波涛,有许许多多的鱼朋友。它想:要是有机会到大海里痛痛快快地玩一番,并表演那“鲤鱼跳龙门”的绝技,那该多好啊。可机会真的来了,鲤鱼一头扎进了海里……唉,说也怪,平日在大海里游泳自如的它,现在的动作却迟钝了。渐渐地,它感到呼吸困难,浑身无力……唉,真想不到,它还没有见到黄鱼,它竟死在大海里。鲤鱼到死时,也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同学们议论纷纷,场面激烈,终于有一只可爱的小手举起来了,他说:“原来海水又咸又苦,淡水里的鲤鱼鳃片上没有特殊的排盐组织,所以在大海里不久,便因呼吸困难,窘息至少。”通过教师针对教材的内容有机渗透一些教学活动,有助于对学生的留心周围事物,紧密联系社会生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注重过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新课标要求把学生从被动的、苦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而成为学习的主体,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叶圣陶曾经说过:“受教育不是张开了个空袋子,等人家把东西倒进来,装满它。受教育含有个重要意义,那就是学习”。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自行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学生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式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努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己学、自己动手、自己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下功夫,注重过程教学。
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会生存》一书中明确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使学习者“成为他们获得的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因此,“未来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教育学认为,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不仅接受教育,同时还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造就终生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语文教学应确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彻底转变指导观念,真正树立以“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却常常为“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学进度不一致”而埋怨,于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常常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尽快地将教案中设计的步骤“走”完。至于学生在此过程中是从容品读了还是走马观花,就顾不了那么多了。其实,这仍然是没有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没有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一篇文章,学生能理解多少,哪里有疑惑,可能于何处反复质疑讨论,即使教师在备课中“备”了学生,也仍难以完全确定。因而,我认为,教学中,教师应适时、适当调整教学设计方案,不能为了追求单位时间完成了多少“任务”而牵着学生走。如果学生明明在此有疑惑却置之不理,那么,即使教学设计中各环节都完成了,又怎能说是完成了学习任务?
很显然旧的教法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广大教师以前的教学思想也随之显示出劣势,这就需要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思想中解放出来。
三、打破“一言堂”惯性,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和时间
教学应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但是让学生带着什么问题学,问题由谁提出来是值得研究的。教学中比较多的问题是由老师提出来的,如果老师提出的思考题只是让学生从课文找出答案来回答提出的问题,那么,学生的思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是在老师设计的框框里转,学习还是被动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就受到束缚。因此,要从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不清楚的,然后让大家带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学。问题来自于学生,再引导学生自己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比较大,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综上所述,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是判断该生能否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善思、会思,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堂控制中运用各种策略,培养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新,那么课堂教学就能勃发出生机和活力,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41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