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 蕾

   [摘要]因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注意力又不易较长时间地集中,因此,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创设情境 寓教于乐 直观形象
  
  一、前言
  
  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低年级数学教学正是数学启蒙教育的重要环节,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注意力又不易较长时间集中。如何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学得多、学得好呢?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建立表象,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都有利于提高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效率。
  
  二、如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决定着学生发挥自己的智力潜力,是建立新的认识结构的开端。激发学习兴趣实质上就是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正是知识的萌芽”(培根语),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情境,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上课伊始兴趣盎然,从而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一上课就以故事引入:“有一天,在绿油油的草地有四只可爱的小兔子在快乐的玩耍。”,很明显,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住了。“这时,山羊伯伯给他们送来一捆红萝卜。山羊伯伯说:把这捆萝卜给你们四只小兔分着吃,每只小兔要分得同样多。”然后,教师提问:“有几个萝卜?谁能按要求分?”这样,教师便摆教具演示,通过故事引入,创造情境,引起学习动机。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较差,而且时间又短,往往只能集中20~25分钟左右,而一堂课在25分钟后又恰好要进行复习巩固,这又是数学课关键的环节之一,自觉学习在低年级小朋友身上又很难实现,于是教学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地创造情境,提出难易适当的问题,继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2.寓教于乐,激发学生情绪
  数学是一门语言精确、抽象、逻辑严密的学科。让低年级在短时间内明白一个抽象的道理。快乐是每个学生的特别需要,愉快的情绪体验,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发育,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注意利用多种形式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使学生乐于学。
  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有趣的游戏能使学生产生快乐,激发求知欲。因而,在数学课中,尽可能地编进游戏,把抽象,枯燥的数学课“变”成游戏课。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例如,在学习“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时,为了说明加法的含义,通过让学生做游戏来说明,有两个小朋友在玩皮球,又跑来一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位小朋友?你有一本数学书,同桌又给你一本,一共有几本?最后小结:两个数合并在一起,要用加法算。在学习减法时,我设计了“放气球”游戏,人人进入角色,通过“气球升天”,使每个同学都积极进行思维和运算,从而使学生在“游戏”的欢乐中掌握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好问,好奇,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之一,课堂中常会提出一些你备课中没有想到的问题。这时老师灵活巧妙地回答和引导,会产生出人意料的教育效果。因此,当教育过程中发生意外事件时,老师不应采取训斥,堵禁等手段,而应恰如其分地借题发挥,进行正面引导,满足学生的好奇,好问的需求,自然也会产生愉快体验。正像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只有顺应并充分利用这种天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数学的兴趣。注意动中教,动中学,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身。
  九年制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是依据学时心理的发展特点编写的。其中一个明显特点是体现操作,观察和思维,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让他们通过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产生学习兴趣,诱发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欲望。这样手脑并用,还可以化难为易,减轻教与学的负担。在教10以内数的认识时,让学生动手摆小棒,掌握数的组成,并借助口头语言表达操作的过程。如教学“3的组成”时,我让学生摆3根小棒,先往右移一根,摆成 | | |,嘴里说3能分成2和1;然后,再往右移一根,摆成|||,接着说3能分成1和2。
  在这些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并把操作过程转化为大脑内部思维活动过程,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动作、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训练,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会愈来愈浓。同时,把快乐穿插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这样也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直观形象,引导抽象思维
  直观形象的数学,可以说直接关系着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各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课件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电教媒体,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完乘法的初步认识进行巩固练习时,学生对这些题目反复读写,时间一长就会表现得烦躁不安,注意力分散。如果能够设计一些给小动物找家之类的课件,使枯燥的算式变成形象的画面,就会将小朋友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重新唤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中,正迁移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负迁移则往往会使思维产生障碍。例如,义务教材第一册《课堂练习》第三十四页有一道看图列式题。图是静止不动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受到思维的限制,很难理解到图意:“草地上原来有5头牛,走了两头,又来了3头,现在有多少头牛”。也就是图中的算式“5-2+□=□”填上“3”等于“6”。可这样做:将书中的图制成动静结合的多媒体课件。课件演示,有静(原来有5头牛),到动(走了2头,又来了3头),再到静(现在有6头)。这种静中有动,动后又静的形象演示,使学生思维有了根据。在让他们说图意时就能够很流利地进行叙述,有效地克服了思维障碍。恰当而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不但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事务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从而逐步理解、掌握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结束语
  
  低年级的数学知识看起来很简单,教会学生算对几道题,列对几个算式,似乎也不是件难事,然而,要使学生对学习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发展数学逻辑思维,真正提高数学效率,面向全体学生,这就需要低年级数学教师不断地钻研教材,不断地更新教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出一条有特色、有时效的数学教学新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47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