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活动单”导学模式初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艳
[摘要]我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所谓“教学有法”中的“法”是有标准的: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就是最佳的“法”。至于“无定法”是由于教者的素质思想不同,教材的内容不同,教学的对象不同,所以,不可能有通用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物理 “活动单”导学模式 教学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所谓“教学有法”中的“法”是有标准的: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就是最佳的“法”。至于“无定法”是由于教者的素质思想不同,教材的内容不同,教学的对象不同,所以,不可能有通用的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学活动诸要素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认识的特点,所形成的一种稳定而又简约化的教学结构,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你的教学活动进程,它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教学结构的改变必然会触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等根本性问题,由此可见,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深层次的改革。
长期以来,传统接受式的教学模式,一直统治着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它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书本内容灌输给学生。老师是主宰,学生则是被动者。这种教学模式虽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是,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甚至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发现、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活用以及交流的能力难以培养,更无从谈起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及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了。
新课程标准呈现出全新的教育理念、课程结构、课程模式,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育人观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如何让学生“学”,教师怎样施“教”,才能使“学”与“教”达到和谐、共振,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实际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新课程、新理念背景下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二、“活动单”导学模式介绍
“活动单”导学模式是师生依据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以及实际的学习水平来设计“教学活动单”,通过自学――展示――讨论――答疑――检测等环节共同进行的。自学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根据“教学活动单”确定的课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活动方案等进行自主学习;展示这一环节是学生把自学的效果(包括已经掌握的知识、自己的思考与认识,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写在小黑板上展示出来进行交流;讨论是六人学习小组共同研究和分析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寻求答案;答疑是由学生或老师讲解小组讨论中没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检测是学生自己或相互检查学习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老师由过去前台的“演员”变为了幕后的“导演”。过去机械、呆板,沉闷、单一的课堂变得活泼灵动、丰富多彩了。
“活动单”导学模式教育的目标:每一阶段都以目标任务的明确指向来引导学生积极高效的做事,都尽可能的引导学生来自主学习、交流探究、总结提升,让学生在自我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引导下的自我总结以及巩固反馈中来提升自己。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尽可能地学生自己能做到能做好的事情让学生自己做,教师只在学生无法解决无法突破时适度介入,仍然以启发引导为主,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或者同学之间互相启发)来突破问题、化解问题。课堂每一个流程都应高度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教师只能适度介入、适度引导),培养学生高度自主高度独立的学习能力与习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求知探索状态下,让学生学会自己摸索出知识的规律,形成自我探索总结的习惯,通过实现学生能力、素质与习惯的提升,来实现学生成绩的提升。“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核心就是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教学的内容以及重点难点,教学的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等都是以学生独立学习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学生之间互教互学,教师只是对学生的教与学进行引导和点拨。
三、“活动单”导学模式案例分析
下面以“物质的密度”一节课为例。
活动一,请同学们将预习学案上的问题进行汇报。
活动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会有什么关系?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分组讨论所得出的结论。
2.实验感受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探索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从现象中寻找规律,得出结论。
3.得出统一的结论。
请各小组派代表将本组的探究结果全班交流。
【点评】通过讨论,学生得出: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木块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就增大几倍,即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铁块也存在同样的结果。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木块和铁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补充: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让学生真正体验和发现: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确实不同,这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得出物理量“密度”的概念:物理学中,将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活动三,对密度的理解。
1.利用密度表查出以下物质的密度并说出它的物理意义:水、冰、水银、铜、铁、铝、空气、氢气。
2.比较这些物质的密度值,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归纳总结: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如下:
1.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与质量、体积和形状无关,
2.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如冰和水的密度不同。
问题:
1.一桶水和一滴水哪个密度大?
2.将铁块压成铁饼,铁的密度变大还是变小?
引导学生进行本课知识的归纳,反思和回顾本课学到了什么。在知识归纳基础上,进行学法小结,总结出本课利用了比较、“比值”定义的方法研究物理概念。
“活动单”导学模式作为一种教学形态,也不仅仅是教学的组织形式的改变,更涉及到教育观念的深层次变革,我们期待着“活动单”导学模式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53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