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实验教学离不开试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寇国胜

   [摘要]:探究实验教学不应当只关心探究活动所获得的结论,更应注重学生探究新知的过程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所以,即使学生的观点有错误,我们也不要急于否定,而是让他们亲自动手验证真伪,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探究实验教学需要试误。
  [关键词]:试误 善待 探究实验教学
  
  明知故犯是指明知错误仍然去做。物理探究实验教学中,教师就经常不得已而为之。如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不少同学提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积有关,虽然作为教师,我们心里清楚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但我们是否马上就以权威的口气予以否定?不!千万不要。因为探究实验教学需要试误。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出错是难免的,学生,尤其是儿童,他们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和成人不同,而他们的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这就难免会“错”。这些“错”反映的是儿童认识的阶段性和递进性,尽管有时候确实明显有错,但“正确”正是在对这诸多“错”的辨析、筛选中逐步形成的,因而,每一个“错”都是儿童进步的足迹。因此,探究实验教学不应当只关心探究活动所获得的结论,更应注重学生探究新知的过程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所以,即使学生的观点有错误,我们也不要急于否定,而是让他们亲自动手验证真伪,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尽管试误过程困难重重,更有可能是挫折和失败,但学生在犯错后大彻大悟,拨开云雾见明月,学生经历“挫折”之时,在顿悟的过程之中,会倍感成功的喜悦和学习乐趣的所在,这将对他们以后的终身学习乃至事业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法国科学教育专家海伦教授提出:“允许孩子犯错误,老师应该尊重孩子犯错误的权利”。所以,善待孩子的“错误”,就是在保护孩子探究的热情。
  相反,如果我们对孩子的错误一味的点拨、纠正和引导,甚至批评、嘲笑和惩罚,那么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何来?当学生出错时,教师如果直接给出正确答案,可能造成学生一听就懂,一过就忘,一用就错的常见现象。教师若能将错就错,创设纠错情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教育自己,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不是教师硬塞给他们的,而是理解了的知识。所以,阻止了他迈向“错”的脚步,就等于阻断了他迈向成功的道路,就残酷的剥夺学生获得新知的体验。不经历“山穷水复疑无路”的过程,就没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就难以形成科学的学习观、事业观,就难以具备探究自然科学的科学素养。
  在实验教学中,一定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注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习惯,要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失败,要给学生的实验探究留下最大的空间。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找出弥补措施并寻求最为合理的实验方案。许多演示实验完全可以改为学生实验,或鼓励有意愿的学生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我们不能以实验操作的成败作为标准来评判学生行为的价值,对实验失败的学生予以适当和充分的激励,肯定他们正确的做法和正确的想法,让学生形成不怕失败稳定心理素质。总之,基于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的这一学科特点,我们教师就应加强实验教学,制定良好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从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益。具体来说,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善待学生的三种“错误”。
  
  一、善待学生的无意所试之误
  
  学生无意所试之误就是学生在实验中由于疏忽造成仪器的损坏或实验的失败,对于此,教师要有宽容之心,原谅学生的错误。课堂上,由于学生的无心失误,实验没有成功。当学生实验失败以后,我们应该关注些什么,是关注学生的实验结果,还是学生经历实验的过程呢?从这个意义上讲,失败的实验往往会让学生收获的更多。我们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去寻找失败的原因,让失败成为学生有效的学习的资源。
  
  二、善待学生的故意所试之误
  
  学生故意所试之误之中隐藏着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家的实验尚不可能一次成功,何况小学生。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时候,其失败次数难以计数,然而失败之后,他说:我又向成功迈近了一步,因为我知道了一条行不通的路。对于孩子的故意所试,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其内在的思维价值:对现有权威的怀疑,他认为眼见为实,他想亲眼看一看实验的结果。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科学精神!当初,如果不是对亚里斯多德的结论的怀疑,就没有物理学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的发现。所以,善待学生的故意所试之误,保护小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怀疑精神,是多么重要!而这就更需要老师多一份宽容之心,对孩子在探究过程中的一些尝试的失败,更多一份耐心和宽容。你想如果不去亲自试一试,又怎能体验科学的真谛,即使错了又何妨。况且有些“错”看似“错”,但却是一种超常、一种独特,其中反射出智慧的光芒,那就更为难得!
  
  三、善待学生的执意所持之误
  
  学生的执意所持之误最为可贵,因为学生执意所持之误中蕴含着的往往是创造的萌芽和智慧的火花。学生对所持之误执意不改时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学生是在独立思考着,他没有盲目相信别人或权威;他此时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更何况学生还不一定真的是“误”呢!尽管有时候学生的执著会失败,但这种精神一定得保留。试问哪一个科学家不具有这种执著的精神?学生执意的看法表明了学生对事实的尊重,对权威的挑战。在这里我们不能轻率地用课本来纠正学生,用权威否定学生,而是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看法,让学生自己找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的创造力就在找原因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所以我们还要说:对学生的错误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吧,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探索中勇敢地张扬自己的个性。追求真实,别让有价值的“错误”擦肩而过真实才是最精彩的。学习的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探索的结果有正确的,也会有错误的。要知道一个看起来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见解比什么见解都没有要好得多。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其实都渴望表现自己,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即使他的观点不合常情,甚至荒诞离奇,可是,这又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呢?作为学习过程的引导着,教师的苛刻与粗暴只能使我们的学生变得越来越谨小慎微,使他们学会观颜察色,学会猜度“标准”答案。
  知识并不是给予的,而是生成的,是在学生与学生的碰撞、学生与老师的碰撞中生成的。教师应抓准时机,巧妙地创设一个“智力场”,诱导学生开展讨论、争辩,激起他们思维碰撞的火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越出“错”反而越真实、越科学、越全面、越深刻。所以,我们要说:学生应当出“错”,不许出错或许是最大的错!让学生大胆的去试误吧!因为只有试误才会摒弃谬误、获取真知;只有试误,才会有阴霾散去后的漫天彩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55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