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艳飞
[摘要]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所面对的难题。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具有自我学习的天然倾向,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巨大潜能。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挖掘每一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主动获取新知识、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是我们教学的一个目标。
关键词 学生 自主学习 能力
当今的时代,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时代,是高素质教育的时代,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自主性学习将大力提倡,课堂教育的评价也随之变化。因此,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也就成了我们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何谓自主学习?我国学者庞维国将它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激情燃烧基础上的“创新学”,这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几个基本点,课堂教学方式就要在这几个基本点上下功夫。语文教学亦应如此。
一、培养学生“能学”的信心
在语文学习中,为了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坡度,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能学好的,预习是很好的方式。为此,在布置预习中,可以提出有层次的要求:第一层次是基础型。要求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不懂得字词查字典或用其它方式解决,根据导读和自学提示的要求,一边读一边画。第二层次是“提高型”,要求在基础型的基础上,解决预习和课后练习中的问题,边读边批画,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预习后,进行自我调控。第三层次是“拓展型”,即除了完成以上两种类型中所包含的所有内容之外还要找出与课文相关的内容,或背景材料、或有关人物介绍、或历史典故等。这三层不同层次的预习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使每个学生在预习中各有收获。做好了学习的准备,加上课堂教师创设的宽松学习氛围,通过组织小组之间的自主交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学习语文,不仅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而且也能使他们体验到语文是能学好的。
二、激发学生“想学”的愿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为此,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树立大语文观,就要克服语文教学的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根本改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愿学、乐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我们根据学习语文的需要,带领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去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用书面、口头等形式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感所得。无论是何种表达方式,无论是表达方式的高低,只要是学生自己的发现,自己的观察所得,都要给予肯定,充分保护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组织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围绕学习和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围绕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形象,或国家大事,让学生事先广泛收集材料,进行独立的思考,认真的准备,在讨论、辩论、演讲中,学生开阔了视野,并主动地使用了语言工具,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只有这样,语文学习才能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想学的愿望。
三、点拨学生“会学”的策略
过去,我们在使学生“学会”上下功夫,过多地强调知识的掌握,造就了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现在,我们必须在使学生“会学”上大做文章,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告诉我们: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应该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应该让学生自主地把知识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已经对教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还有了相当的背景材料,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就要搭建交互性的平台,通过自读、自悟、自学、探究,加深对教材的感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影响,各有所获。对语文知识的把握,要淡化教的意识,所以,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会学”,就必须坚持课内外结合,课内外结合就必须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最亮点”,知识的“最佳点”。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文后,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掌握了人物的言行体会其性格特点的方法。为了进一步掌握这些方法,教师趁热打铁,告诉学生:《三国演义》中这样的故事信手拈来,大家可以在课外读《三国演义》,或读全书或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章节。之后,我们班要进行《话说三国》的专题汇报,汇报时要交代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及人物的言行、性格特点。这样,自选章节学习,给学生提供很大的自主空间,不仅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且对他们在课堂上习得的“分清事情前因后果的方法”得到应用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会学”。
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自主学习活动注重的不仅是过程,更重要的是评价的结果,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它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确立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树立成功的信心。总之,评价是学生坚持学的动力之一。对学生的评价,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要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改变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的评价办法,要是评价具有动力作用,评价时就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学习基础的差异、能力水平的差异、性别的差异等。如《话说三国》的专题汇报活动中,我们就从不同的层面给学生不同的评价,只要完成了阅读任务,就有一定的收获,就给予不同的奖励。这样才能激励学生坚持学。学生在坚持学的基础上,就能用自己的心智去感受,去关注,去欣赏,去评价,这种行动是自主的、积极的。只有这样,知识才能化为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激情燃烧中去挖掘某个难题,体验某种事实,感受某一结论,品味某一哲理,从而会产生对世界、对生活、对知识、对智慧的追求。
总之,自主学习的模式,要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起的作用只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学习语文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体现出崇高的师德,发挥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多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64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