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蒋新红的《个性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熊礼杭
[摘要] 知识经济以及信息社会其他方面对教育的影响,实际上是强烈呼唤个性教育,因为多元化、人文性、对话性等的前提就是自主思考和个性运作。所以,个性教育也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个性教育在信息社会里将大有可为。
[关键词] 个性写作 教学理论 实践
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世界已悄然地步入了具有社会信息化、全面自动化、信息知识化等特征的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生产的决定性要素是信息知识,而不再是资本;其价值增长也不再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在信息社会,写作特别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写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突破,美国当代教育家加韦斯特则将之形象地描述为:在信息社会,“写作,包围着你”。当人众通过敲击电脑键盘在互联网上自如地交流情思、沟通资讯、休闲娱乐的时候,难道你没感觉到其实你也已经生活在信息的包围之中了吗?而写作也确实成了你生活、工作、学习的有机途径、方式和手段呢?甚至有人说,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便宣告人类进入了“写作时代”;换而言之,写作迎来了其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
个性写作首先是当前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从相关学科来看,个性写作教学又是它们发展进步的内在需要。具体来说,是个性教育发展、语文学科性质、写作课程本质等的诉求,是当代素质教育、创业教育以及人们创新发展、治学研究等的需求。试问,21世纪的学生应该从个性写作中习得、储备和练就一些什么素能呢?21世纪的写作教师应该怎样进行个性教育教学才能大展宏图呢?笔者认为,个性写作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个性写作教学是一种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个性写作教学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那么,在这个意义上的个性写作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会是具有健康个性、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世纪新人。
蒋新红先生的专著《个性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是2010年7月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和发行的,是全面深入研究个性写作教与学的一部力作。它主要解读、探讨或构建了个性写作的文体选取、模型构撰、写作状态、教学指导、修改评价以及网络写作、风格借鉴和作品素读等方面的规律体系。笔者认为,它具有五个主要特色或者说总体优势。
一、厚积薄发
《个性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今年出版已是水到渠成。作者长期从事写作学科教学和指导院校文学社团活动,2000年攻读湖南师大语文课程和教学论专业教育硕士期间,他就开始关注个性写作问题,以后洋洋几万字的硕士学位论文就是研究它的。毕业以后回到永州,仍继续从事写作教学与个性写作教学研究,累积至今更是有了深入细致的思考与丰厚的实践成果。这十余年,他在《语文教学通讯》、《教育与职业》、《教学与管理》、《中国教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刊物上发表相关教育教学论文30余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近半),计20余万字;出版主(参)编相关著述、教材6种,计100余万字;所指导的学生有2人荣获“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称号,指导的文学社员有的20出头便能在省级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个人诗文作品集了。
二、中外兼修
从本书的引证情况看,国内外是相对均衡的,相关专家、学者著述言论引用中外各是30多位。首先,是历史传承良好。立足于汉语文民族性的现代传承,以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作为理论依据,主张从民族精神、思想情感、理想人格、民族形式等方面进行历史分析,有机地继承了我国写作教育“出文入史”、“大技巧写作”、“先放后收”、“人文合一”等优良传统。其次,是引进国外先进理念。在对传统写作和现代写作教学中的不科学方面、环节或因素进行批驳、颠覆和重构的过程中,有机地参照和借鉴了国外写作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先进经验或优秀成果:美国的“四步冲程”教学、日本的日常生活作文、俄罗斯的三种作文智力训练、英国的三阶段作文表达训练、加拿大的独创求新作文训练等,构建了个性写作“三性”心理机制和“三为”运作机制,将个性写作建构成为一种“绿色写作”。
三、以人为本
个性写作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状况,走的是一条提升学生写作素质与发展学生个性品质相结合的道路,个性写作的口号是“我的写作个性做主”,教学的宗旨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由个性素读到个性写作,从教学个性到作品个性,作者逐步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讨。本书贵在以个性写作及其教学为载体,以促进学生个性健康、持续和科学发展为目的,更精确地说是以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为本,其分类阐述、科学运作和人文调适,意在有机促进学生个性的“五步”发展。特别是其写作评价,着重学生的个性心理问题的科学识别、辅导、教化和修复,并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心理“自我”绿化、救赎或管教,养就以求真、向善和尚美为导向的健康个性品质,并要求学生处理好自我个性、他人个性和社会共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点面结合
“个性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顾名思义要求理论阐述与实践指导兼顾,所以本书立足个性写作教与学的中观研究,特别引入了“个性写作模型”的建构理念。写作模型乃是写作理论知识转化为写作实践能力的标志,“三层级”动机优化、“三求变二序列”命题策略、四“从……到……”调教方略、“三四五”指导方略、科学有机的评价原则和立体高效的运作机制等,都是作者在教学中摸索出来并被实践证明是富有成效的创新成果。例析是本书的又一个特色,第九章“风格写作借鉴”和第十章“作品个性素读”几乎全是例析,其他章节也不乏例析的部分或成分,本书通过有机例析较好地达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浅出,从而保证了它的知识理论性和实践指导性齐备。
五、纵横开拓
本书体系方面比较完备,全书除了“绪论”和“总论”两章外,其余章节的体例可谓纵横交错。在体例上,既有纵向的命题、行文、修改、评价过程的个性教学,又有横向文章作品(含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的个性写作指导,既有写作临案横向的思维、情感、状态、底蕴的操作探讨,也有个性化文体的自主定位、阅写自主和自主建构的内部机制和外部促进研讨。它通过个性素读进行开源拓流,建构了以个性写作为旨向的语文教导课型;对作家的风格写作进行有机借鉴,以让写作个性化向风格化过渡。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纵向“三主”原则,又实现了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的横向“三性”结合。
总之,以上环节和过程,都注意了原创性、教导性、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有机结合,在若干方面和诸多环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性,系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几种个性写作专著之一。当然,个性写作教学理论和实践也是一个发展与创新的范畴,作者还应根据学生个性和现实情况的变化,继续与时俱进地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研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95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