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向阳
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创业环境的缺失和创业教育本身存在的不足,加上市场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够,大学生创业显得异常困难。大学生创业切不可急功近利,一定要认识到创业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正视目前创业环境的局限性,通过采取相应的策略,扬长避短,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意识
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多,如何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寻求解决就业问题的突破口,已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种形势下,人们更多地对创业带动就业充满了期待,希望高校通过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以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诚然,创业教育的创业型人才培养功能不容否认,但目前由于我国创业环境的缺乏和创业教育本身的不足,加上市场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够,大学生创业显得异常困难。大学生创业切不可急功近利,一定要认识到创业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正视目前创业环境的局限性,通过采取相应的策略,扬长避短,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一、当前大学生创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1.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认识误区
目前,社会和高校对创业教育尚未引起真正重视,仅把创业教育视为就业指导的补充策略。一方面,不少高校教师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任务是学好专业知识,不应该鼓励他们去创业。这些教师对创业教育的片面理解,使创业教育成为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老化,内容陈旧,方法、途径单一,缺乏系统的学科体系,课程设置多流于形式。高校一般不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统筹全校的创业教育,这部分工作通常归属于高校的团学工作系统,如团委、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等。创业教育基本停留在学生活动层面,或者仅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一种补充形式。
2.目前大学生的创业项目高科技含量低
2009年出炉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报告显示,有77.6%的大学生表示会考虑创业,但最终能下定决心走上创业之路的学生却不足2%。创业者中,从事社会服务业的最多,比例达到34.63%;其次是制造业,占13.27%;之后为金融、保险业,占12.94%;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占12.94%。虽然高校毕业生创业涉及的行业很多,但其中真正的高科技创业即创业项目中拥有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创业者仅占创业人数的17.11%。在高校毕业生创办的企业中,22.98%的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健康发展”,31.39%的企业“收支基本平衡、平稳经营”,24.92%的企业考虑改变经营项目或歇业;20.71%的企业已经停止运营。实际上,这与大学生创业者存在缺乏实践、不懂商业运作和不了解市场规则等问题有着直接的联系,但竞争对手不会因为是大学生创业而“心慈手软”,消费者也不会因为这个理由而倾向购买大学生创业者的产品。从整体上说,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比例不高于3%,研究生创业成功的比例不高于10%。
3.大学生创业缺乏家长和社会的真正理解和支持
在我国,大多数家长送孩子上大学,就是希望孩子在毕业之后有一份稳定而又体面的工作。创业总是充满各种不确定因素,能够成功固然很好,一旦创业失败,将要面临各种难以预测的困难,机会成本过高使大多数学生和家长更倾向于选择四平八稳的工作和生活,而不是充满风险的创业。2005年的《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显示,高中及高中以下的创业者人数是大学学历的创业者人数的23倍之多,这一问题直接影响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效性。这种社会现象需要长期的政策性支持和配套措施逐步矫正,进一步形成支持创业、支持创业教育的社会环境。
4.缺乏市场以及相关机构的政策性扶持
目前我国虽然已有部分企业参与支持大学生创业计划,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如高校毕业生在有关部门登记失业后可以申请最高额为5万元的创业贷款等。但与其他创业教育开展得较为成功的国家相比,我们为学生提供的条件还很有限,创业教育资助基金不足,联系企业和创业教育机构的相关机制不完善,而且远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和系统化支持。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在进入大学之前,学生都忙于应对升学考试,铺天盖地的考试剥夺了学生参与其他活动的时间与精力,学校没有开设相应的创业指导课程,家长和学生也不欢迎这样的课程。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创业教育的基础薄弱。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应对策略
1.强化创业精神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应该摒弃功利色彩,不应以“企业家速成”为目标,而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支撑我们民族发展兴旺的重要力量,它持久地影响着人一生的事业发展。高校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不同的活动,正确引导、加强培训,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使命感、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转变就业观念,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创业综合素质是除技术与技能之外最重要的名片,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意志、自强不息的精神,练就较高的创业综合素质。
2.完善创业教育课程,注重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创业教育要通过课程这个核心环节来实现。高校要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构建体现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由于我国高校目前的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的开展并未形成有机联系,因此应该把创业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科专业教育中,使两者有机结合。在增设部分创业课程的同时,要注意挖掘已有的学科教育资源。要通过系统的专业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创业所必备的策划技能、管理技能、营销技能、运行技能、公关技能、协调技能等。在开设创业类课程时,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注意效率和效益,避免课程设置重复交叉、华而不实,要着眼于如何促进学科知识与创业知识的有机整合,处理好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
3.构建多层次的创业社会化实践平台
在日常活动中把创业教育的任务和要求融入进去不失为一种好的实践方法,如班会、党团活动、各类竞赛、勤工俭学等。各种创业规划大赛可以锻炼大学生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为大学生创业提前热身。要鼓励大学生以专业为依托组建“创业工作小组”进行丰富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实现创业意识的提高,创业品质、创业知识的传播与养成。开展走进成功企业活动,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争取建立创业教育实习基地,给予学生更大的创业实践空间。
4.制定扶持政策,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扶持大学生创业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资金支持,通过设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金,研究制订符合当前实际的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投入计划,既要有资金投入,也要关注投入的效果,更要注重扶持的整体性与持续性,以保证与提高资金扶持的有效性。二是政策扶持,这主要体现在出台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相关优惠措施及相关创业平台的搭建上,如税收优惠、简化相关审批手续等。三是扶持措施要长期化、机制化,形成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的氛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形成机制化的措施将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持续有力的支持,当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在各方的支持下逐步提高时,高校创业教育的实际意义才能得到体现。
只有在上述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才可能取得较高的成功率。事实上,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才能最终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应注重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使学生由被动就业转为主动创业,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之一,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亮点,但与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创业教育实践相比,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转变观念,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以培养出更多的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惠娟.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教育与职业,2009,(23).
[2]吴成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改革的新视角[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4).
责编:赵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68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