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心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夏 吉
2005年成为一名分管教育教学工作的副园长时,我期望能为幼儿园的长远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管理他人和管理自己是截然不同的,在这条道路上我思考着、努力着、改变着……
一、个性的独立让我与同事格格不入。由于家庭的原因,我很早就学会了独立,不善于或者说不喜欢与别人交谈。总觉得那是浪费时间。我的这个性格给了同事们一种错觉,他们觉得我高傲并且孤僻。当我听到这个议论时自己还不以为然。“管好自己就行了”。这句话在做教师时还是挺管用的。但是到了行政岗位上就不行了。分管教育教学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必要与老师们多沟通多交流,一向自信的我一时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和无助。
二、处事的风格让我与同事产生矛盾。我的处事风格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要挑战自我,做到最好,工作中的我就像战场上的士兵随时准备浴血奋战。当了业务园长后,我把这种风格带到了管理工作中,制定了一系列的考核标准、计划,对于没有按要求达标的一一扣罚,结果遭到了老师们的“唾骂”,最严重的一次是老师们直接找到园长,诉说被我“压迫”后的心声,我很震撼!
怎么办呢?我很苦恼地对妈妈说:“我很累。”妈妈很坚定地说了一句:“那是你没有能力。”这样否定的话从我懂事开始还是第一次听到,在学校学习成绩优秀的我,在单位屡次获奖的我,在妈妈的眼中居然没有能力。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从不服输的我开始静下心来反思我的行为,究竟是哪里出了错。对!是我的个性,还有与人交往的方法,要想重新找回自我就必须在摔倒的地方坚强地爬起来。于是我开始注意与同事的交往,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对方。对她们宽容,理解她们工作中的倦怠,倾听她们内心的故事。走进她们的心灵。当我们之间的关系有所改善的时候,我的第二步就是采取更合适的方式开展工作,尝试进行园本教研。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学期,但是还是积累了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关注教师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教研活动研讨的内容。开展教研活动最终的目的是要提升教师教育工作的水平,一方面要丰富教师的理论素养,而另一方面就是要实实在在地找到阻碍教师发展的问题,强化教师的问题意识。并将其加以处理、解决。在检查教师日常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师提问存在突出的共性问题,那就是提问没有发挥实际的效用。捕捉到这个信息后,我就收集有关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的资料。结合上海优秀教师教学活动的现场录像,帮助老师们理论联系实际,在观察、比较、反思中发现问题,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二、关注教师本身的发展。采取轮流主持与中心发言相结合的活动形式。以往一到开教研会议,就是主持人的一言堂,席下鸦雀无声,这种单方面的信息传递很难激发教师的思考,从而使教研活动功效不足。于是我就采用轮流主持与中心发言相结合的方式,首先把教研活动安排在单周的周四开展,并在双周时把下次活动的内容告之老师,留出足够的时间让老师查询相关资料,老师们有了准备就不会有太大顾虑。敢于思考,敢于发言。其次与个别老师沟通,征求她们的意见,请她们主持即将开展的教研活动。最后由负责业务的我进行总结发言,帮助老师提升对教育教学的看法和认识。老师们轮流主持激活了教研活动的氛围,让我觉得不再孤单。
三、关注年级组的差异。分层组织活动弥补园教研活动中缺少个性的问题。除了园部集中的教研活动之外,给各年级组自由分配年级组活动的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及时弥补园部教研活动中忽视的部分,根据个性问题来解决。如在解读“幼儿园儿童发展评价指标”时,分年级组来开展,帮助教师先具体学习市标准的要求,使得教师在具体制定时有明确的方向,再依据市里的要求和省示范园三年发展规划的具体方案。将评价指标细化到每两月检测一次。
四、及时反馈教师工作信息。保障教研活动的实际效率。如关于主题目标的制定,老师们在研讨中都基本掌握了要领,但在具体操作中发现仍存在用词不当、偏领域、制定不全面等问题,老师们也反映独自制定目标很难把握。于是我们便把制定目标的任务落实在年级组,制定目标时各年级组的老师聚集在一起,集思广益,形成一份比较确当的目标,让整个年级的老师在制定、使用的过程中逐步掌握。
现在的我。与老师们的交流多了,内心也宽广了,变得更成熟、更乐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85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