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揣摩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松茂

  阅读分析是学生语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的阅读分析,一般分为三个过程,即:整体感知、大体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综合、作者写作意图;鉴赏评价、感悟作品的深层含义。而这三个环节中,“揣摩”是承前启后的中间环节,往往难于把握,现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揣摩文章要抓住关键词句并联系上下文
  
  阅读离不开对词句的理解,而关键词句更是透彻把握作品的钥匙。如鲁迅的《孔乙己》的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里的“大约”与“的确”看似矛盾,但联系全文就能揣摩出作者这两个词安排的精妙:孔乙己,一个清末下层知识分子,是一个苦人儿。他没有地位,不被人重视,是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多余人。“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由此,“大约”是说孔乙己已长时间没来酒店,没有他确定的消息;而“的确”又可以从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酒店的情景:“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中可以确定,在那世态炎凉的封建社会,他是必死无疑。小说用猜想做结尾,留给人们广阔的想像空间,更有无穷的悲剧意味。
  
  二、揣摩文章可用比较的方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能把握事物的特征。就若干篇作品而言,评价可以把同一题材的或同一作家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揣摩它们各自的妙处。《济南的冬天》和《小麻雀》是老舍写的两篇散文。《济南的冬天》的对象是人生存的自然环境,表现的是生命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小麻雀》的对象是自然环境中的弱小生灵,表现的是生命与环境的矛盾。对济南的冬天,作者的感受是愉悦、舒适、安乐;对小麻雀,涌上作者心头的是同情、关切、忧虑。这二者又统一于老舍的爱自然、爱生命的思想感情之中。
  
  三、揣摩文章可采用入情入景的方法
  
  入情入景就是身临其境,把自己置身于作品的情与景之中,让自己成为作品的主人公,来体味此情此景中的独特感受。朱自清《背影》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有的同学认为,父亲为我买几个橘子有什么好流泪的。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就是因为没有认真去揣摩字里行间流露的深厚感情。“父亲”在祸不单行的情况下,拖着行动不便的肥胖身体,心甘情愿地在大庭广众下爬上爬下,不辞劳苦地为儿子买橘子,其中涌动着的,正是父子间特别的亲情。叶圣陶说:“他这样的经验,他这样的想法,我不是也有过吗?”同学们也一定有过,看到朱自清父亲的背影,我们眼前会浮出许多背影:有为了生活在那几亩薄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佝偻的背影;有为了凑足孩子上学的学费而背着包裹外出打工的一步三回头的背影;有为了给子女送水、送菜在曲曲折折的小道上留下来的歪歪斜斜的背影……这些父亲或母亲的背影与朱自清的父亲的背影一样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子深情,怎么能不让人涌出感动的泪花呢?
  
  四、揣摩文章可用联想假设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比如一篇小说,它的人物、情节、环境的设置,都是为表现作品的主题服务的。我们在阅读中,可以顺着作品原来的情节思路去做一些联想假设,做出一些推断,这样就可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文章的主旨。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一文,紧紧围绕“狗咬人”的案件,以狗的主人是谁为线索,生动地刻画了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走狗的形象,无情地讽刺了他狡猾善变的丑态。在阅读中,我们不妨做这样的假设联想:奥楚蔑洛夫巧遇席加洛夫将军的哥哥,将会发生怎样的一幕戏剧性情节。这样的问题一抛出来,学生的探究兴趣大增,思维被激活了,必能生发出很多新颖有趣的假设和推断。联想出许多令人捧腹的情节、场面的描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下来,适时地组织交流、讨论,学生就会对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对作品夸张的讽刺艺术手法有更深层次的领悟。
  揣摩,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把握了揣摩的方法,多接触社会,注意观察周围的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自然就会慢慢把握揣摩的方法,阅读分析水平也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98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