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文言文阅读中汲取写作养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建稳
摘要:文言文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与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是为学生提供写作源头活水的一个重要渠道。如何发掘文言文的魅力,从中汲取写作的养分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意在探讨从文言文阅读中获取和提升写作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写作素养;积累;借鉴;提升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而获取和提升写作素养的重要手段,除了生活体验之外,最便捷的途径就是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营养。
文言文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简约凝练的语言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与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每一篇流传至今的作品都是经历了锤炼并凝聚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其用语之凝练、结构之精巧非寻常文章可及,而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性、审美性和变幻多端的表现技巧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它是为学生提供写作源头活水的一个重要渠道。如果老师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仅仅停留在“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字词翻译上,势必造成一种学习资源的巨大浪费。如何发掘文言文的魅力,从中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一问题作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尝试。
一、关注作品内容情感,提升认识。提升审美
重视文言文阅读,是学生获取正确思想认识、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提升写作素养的重要途径。
首先,写作素养的高下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言文则是提供精神营养的重要源头。被选人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采集了诸多人物以生命写成的颇见性情的篇章,多为当时一流人才的精神物化的产品,具有极为丰赡的精神内涵,需要我们从文化和思想的层面去解读。孔子的“克己复礼”,孟子的“舍生取义”,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超越古今时空的精神会升腾激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再如荀子的“性恶论”与“劝学”的关系,庄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古代知识分子“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对立统一,魏晋士人的生死观等等,都是对学生人生态度和生命思考的一种正确导向和引领。学生在这些精神品质的浸润熏陶下,在对圣哲的至理名言的深思中,在对良臣忠贤的赞叹中,在为豪杰的慷慨赴难的扼腕中,逐步培养其高层次的生死观、荣辱观、忧乐观,在精神上走向丰润,在思想修养上走向完满。
其次,写作需要丰富的情感体验,文言文则是丰富情感知觉的重要载体。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交流。文言阅读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委曲衷情,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博爱情怀。读《归去来兮辞》,感受陶渊明的那一份愉悦、淡泊又略带寂寞的情怀;读《项脊轩志》,感受归有光那一份亲情的细腻真挚;读《赤壁赋》,在清风、明月、饮酒、赋诗的诗情画意中感受苏轼的旷达和超然。在与这些杰出人物、一流人才“对话”时,能够直接感受他们非同一般的“情感、智慧、思考”,直接体味他们不同凡响的忧患意识、生命意识、家国意识。所以,在文言教学中关注作者情感,体会真实美善,是我们丰富情感内涵的活水。
另外,不可忽略文言文阅读中对名篇佳作意境的审美体验。优美的文作和佳句蕴藏的幽邃的哲思,总给人无尽的遐思、启迪和美的享受,虽然有时候拘于形式和文章的华美,但所展现的美感与质感都是令人震撼的。譬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短短的十四字就精妙绝伦的描述了于滕王阁上远眺秋水长天的佳景,可谓形神兼备,字字珠玑。再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这一千古佳句,不仅要感知其“色彩明丽”、“境界开阔”之美,还要体味“动静结合”手法之妙。
二、加强诵读鉴赏指导。积累材料,积累语汇
写文章如同建造房屋,丰富的词汇和语言材料是它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加强文言文的诵读鉴赏是积累典故成语、丰富语汇和材料的重要手段。
首先,诵读的过程就是积累知识、积累写作材料的过程。诵读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几千年语文教育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他强调了诵读对于积累材料的重要。另外,由于文言文离我们时代较远,表意又很含蓄,讲究炼字琢句,用典采韵,所以,鉴赏作品的前提就是要了解作者、了解时代、了解作品内容,透彻把握社会背景。这样不仅识记了作品内容本身,也了解了与作品相关的作者及背景材料,无形中增加了写作材料库的储存,尤其为议论文写作储备了大量翔实的例证和印证材料。
其次,诵读鉴赏也是积累成语和典故的过程。文言文言简意赅、炼字炼句的特点,致使大量的成语留存至今。在背诵文言篇章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成语及典故的整理和积累。比如诸子散文中,《论语》里的“温故知新”“巧言令色”“祸起萧墙”“怨天尤人”“尽善尽美”“文质彬彬”等,《庄子》中的“贻笑大方”“望洋兴叹”“游刃有余”“目无全牛”等,《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舍我其谁”“以邻为壑”等至今仍然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区区几字即可向我们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或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场景。
再次,诵读鉴赏过程是名言佳句积累的过程。如:王勃《滕王阁序》中“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是传诵千古的励志佳句;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均是抒写胸怀抱负的传世名言。
学生在作文中,如能正确使用源于文言的成语典故和名言佳句,并将重要的作家作品或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机地融入自己的习作,不仅可以使文章生动优雅,文采斐然,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示自己的阅读量和知识面,增加文章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含量。
三、重视分析写作技巧,借鉴思路,借鉴手法
选入教材的文言文是从历代的文化宝库中优中选优的精品。学习借鉴文言文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叙述描写、人物刻画等方面的为文之道,无疑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捷径。我们从论说文、记叙文和修辞技巧三个角度分别来谈。
首先,文言文中论说类的作品在论证结构和方法上有很多精妙之处,值得我们借鉴。比如苏洵的《六国论》,此作品堪称古代论说文的典范。开篇提出“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然后以史实为依据,分别就“赂秦”与“未尝赂秦”两类国家从正面加以论证,又以假设申说,反面加以论证,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论断,最后借古论今,针砭时弊。全文纲目分明,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文中运用例证、引证、假设,特别是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增强了论点的鲜明性和深刻性。再如荀子的《劝学》,堪称先秦诸子散文中的论说文精品。开篇点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然后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三个角度通篇设喻论证。或同类设喻,或正反对比,比喻形式多种多样。结构严谨,论证充分。从行文思路和论证方法上提供了很好的议论文写作范例。
其次,文言文中记叙类的作品则很注意材料的取舍和详略。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为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范本。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在选材和刻画人物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一是选取典型事件,从三个不同侧面突出蔺相如的性格特征;二是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三是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有立体感。《国语》中《勾践灭吴》一文的详略取舍就很耐人咀嚼。详写勾践“十年生聚”的具体措施,尤其是勾践的言行可以说是神情毕肖,但对灭吴的战略部署与作战经过却写的很略,详略的安排并不与“时间”成比例。作者的目的是要突出“谁得到百姓的拥戴就能成就大业”这一历史经验。由此可见,材料的取舍详略均要服从主题和人物的需要。此类的文言作品为学生写记叙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思路。
再次,文言文的修辞技巧十分讲究。《阿房宫赋》的对称句式,《过秦论》中的铺排手法,唐宋诗词中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以其生动的意象将抽象的愁绪简约、凝练地表述出来的诗句不胜枚举。品读优秀的文言作品有利于我们对于各种汉语语法与修辞技巧的熟悉和掌握。
总之,文言文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精神的瑰宝,蕴藏着无限的魅力,是汲取写作养分的思想和艺术宝库,是我们穷其一生也取之不尽的写作源头。重视文言文的阅读鉴赏,不仅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也会使我们的文笔更加精纯,文化底蕴更加深厚。
(责任编辑:符 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36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