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蒋士清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主渠道,学生的心理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状况。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也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造成心理障碍,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过程,故应融于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之中,下面就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谈点自己的体会。
一、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确定教育目标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心理状况不同于其他特征,不经细心观察,深入探究是很难了解的,更不必说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只有通过深入的心理观察,参照学生生理健康的实际,教师才能有效地确定具体教育目标,如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发展稳定的情绪,提高情绪自控力等,有了目标,就能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
二、优化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在良好的人际关系背景下,师生间的积极关系所带来的积极情感,合作支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氛围,都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对于《科学》教学中的实验、探究、实践等活动内容较多,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活动要远远多于其他学科,对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供更多的机会,可充分利用。如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可以对每个实验小组中的学生进行角色定位,将整个实验工作任务进行划分,分别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这样可以迫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既要求每个学生都承担责任,增加低能力学生的参与,限制高能力学生的统治,又促进学生共同协作,相互依赖,如“电功率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将实验任务划分两大块,一块是电路连接(称A),对测量过程中电路的调控,另一块任务是电路连接过程中的检查,测量过程中安培表、伏特表的读数和记录(称B),这种分工明确的情况下,A负责连接电路时,B在旁负责检查,A同学好的操作技能可以被B同学及时借鉴,不规范或错误的操作可以被及时纠正,测量时A要根据多次改变变阻器的位置,以获得多组测量值,B则对读数给予及时准确的记录,只有两位同学很好地负起各自的责任,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而实验的顺利完成又可以进一步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依赖感,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三、改革教法,指导学法,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1.开发学习动力系统,产生良好心理定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活动的最大动力,教学中可通过目标设置法,创设情境法,价值追求法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科学知识的动机;通过成功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教学引趣法等,培养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改变或改善学生学习《科学》的态度,养成科学学习的习惯,产生良性的心理定势。教学中可创设些趣味性的问题,如在冬季一场大雪后看到环卫工人为了清扫地上的积雪而向路上撒些盐,为什么?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后,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将一些碎冰放在烧杯中,测量其温度,再将少量食盐加入烧杯,用玻璃棒搅匀,测量温度,记录并分析现象,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学得技能和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2.改进教学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欲望,启发诱导学生多动脑,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为什么而学?学了有什么用?怎样学才能学得快学得好?学习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怎么办?等等,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和学得会、学得懂、学得愉快。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欲表现自己的特点,作为教师应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的机会,给他们一个独立练习的时间和空间,激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并充分争取机会,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展现自己在实践中的创新成果,发展个性。如在教学中,穿插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且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科学现象:太阳在升起和落山时,为什么偏红色?流星是怎么一回事?灯丝为什么常在开灯时烧断等。然后在每节课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可让学生交流,真正让学生参与到科学教学活动中来,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更自觉、更认真地上好每节课,同时通过多次的锻炼,克服思想上的紧张心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消除学生闭锁的心理和紧张的情绪,提高交往能力,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使其学习心理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3.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现在的孩子多受家庭溺爱,任性、自我控制力差,当他们一时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或检测失利以及遇到种种不顺心之事时,情绪很容易会发生波动,甚至会引起过激行为。如采取强制措施,情况虽暂时能得到改变,但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在以后的活动中又会再犯。教师应在指导时教给他们一些心理调控的方法,不断修正自己的心态。如冷静思考法: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首先要学会沉着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通过反复思考,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间隔沟通法:当与同学发生矛盾及争执时,可先把问题放在那里,间隔一段时间后,选择一个适当的机会再进行沟通,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转移自慰法:当碰到不顺心之事时,调整一下聚焦内容,多想想让自已高兴、愉快的事等等,不断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四、重视课后的心理辅导
课后心理辅导是针对个别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一时无法在课堂中消除时,教师应及时地在课后予以化解。如可以在练习批改中在作业本上或试卷上给学生写上鼓励的话语,或注上启示以利其心理接受的言语,及时与学生交流。对有自卑倾向的学生经常给予鼓励,告知其进步,以期取得更大的进步。对成绩差的学生给以尊重,并多一些课后的个别辅导,实践告知细微化的课后辅导,在学生心理健康及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着事半功倍之效。(责任编辑:张华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37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