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翠平
摘要 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这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起点。教师要把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根本任务,勇于探索,不断提高。
关键词 学生培养 创新 潜能开发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更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创新意识又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至关重要的。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在老师。老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法愈灵活,愈有创造性,学生创新意识才能愈得到发展。
一、质疑求异,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而质疑问难又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要从儿童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
例如,一位教师正在进行“十几减9、8”这一内容的教学时,一位学生问:“老师,12减9这道题我是倒着减的,先用9减2得7,再用10减7得3,因此12减9等于5,这样做可以吗?”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显然是老师意想不到的,这位老师并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是高度评价他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同时,这位老师采用了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种做法不但合理,而且有很强的独创性。他的算理是这样的:12-9=10+2-9=10-9+2=10-(9-2)=10-7=35。
当然,这位学生并不知道算理,但他能悟出“12-9”与“10-7”的关系,其别出心裁的计算方法,不但给出了一个新的解题思路,同时也体现了创新的精神。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这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起点。
二、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但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靠平时长期有意识地培养而形成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
例如,一位教师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后,学生采用“拼”和“割”的方法自行推导出了几种梯形的面积公式。
因此,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三、大胆想象,培养创新意识
“想象是创造力的源泉。”创新能力当然也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学中一般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活动形成和掌握概念的表象,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记忆中的表象,经过重新组织加工,从而创造出新形象和新概念。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巧拼图形”时首先投影出一辆大卡车的图像,让学生说出是哪些图形拼成的,并指出每种图形在卡车的什么部位。接着让学生模仿拼图,自己尝试拼一拼,在学生表象已非常丰富的情况下,老师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在大脑中想象出来,并说一说用什么图形表示物体的哪一部分,学生们说出了不倒翁、小汽车、小房子、机器人等物体的形象,并用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学具拼了出来。这里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思维得到了发散。创造意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
四、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之成为高水平、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突破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一根绳子正好可以围成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现在如果要改围成边长8分米的长方形,宽是几分米?学生一般都能做出下面两种解答:(1)(5×4-8×2)÷2=2(分米);(2)5×4÷2-8=2(分米)。通过引导,学生又想出了“5×2-8=2(分米)”的解法,从这种解法种,另一名同学又想出一种解法:5-(8-5)=2(分米)。从上面这几种不同的解法来看,学生分析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解题策略也就不同。
五、开放性练习,培养创新意识
结合平时的作业,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自己发现问题,挖掘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27人乘车去某地,可供租的车辆有两种,一种大车可乘8人。另一种小车可采4人,大车每天租金80元,小车每天租金50元。怎样租车合算?”搭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用车辆8×4=32>27,租金80×4=320(元);(2)用7辆小车4×7=28>27,租金50×7=350(元);(3)用3辆大车1辆小车8×3+1×4=28>27,租金80×3+50×1=240+50=290(元);(4)用2辆大车3辆小车8×2+3×4=28>27,租金80×2+50×3=310(元)。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于各种搭配方法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大家一致认为方法(3)比较好。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因此,教师要把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根本任务,勇于探索,不断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41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