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进”一步海阔天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鹏

  古人云“千古文章意为高”、“意犹帅也”,这里的“意”即文章的主题(也叫中心思想)。“意”永远是衡量文章高下的重要依据之一。而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常发现有的学生事情写完了,文章就结束了;或文章的中心未能深入,往往是泛泛而谈,满足于浅尝辄止。这其实都是中心不够深入的问题,那么,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该如何着手呢?笔者认为,巧借名家招式来指导学生深化文章中心不失为一捷径。
  一、招式解密
  招式一:阐述深刻哲理。
  阐述深刻哲理就是在写人记事后,在文章的结尾,采用议论抒情的方法,用哲理性的语言来深化文章中心,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更深层的意蕴。
  如鲁迅《故乡》一文,叙述了“我”回乡迁居的见闻感受,描写了旧时代中国农民的生活遭遇与精神病苦。文章结尾采用议论,阐述深刻的哲理:“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有哲理性的警句,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思考和对人与人不再隔膜的“新的生活”的期盼,深化了文章的中心,为全文作了深层而隽永的收束。
  招式二:揭示深远影响。
  揭示深远影响就是在写人记事后,在文章的结尾,用议论抒情的方式,指出人或事情的深远影响,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如阿累的《一面》一文,记叙了“我”在内山书店见到鲁迅“一面”的情况。在文章结尾作者感慨道:“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了艰苦,受尽了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就是在我被人随意辱骂、踢打……的时候,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这样我就更加坚强起来……”作者采用议论抒情,抒写了“一面”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招式三:点明普遍意义。
  点明普遍意义就是在写人记事后,在文章的结尾,由一个人到一类人,由一件事到一类事,由个别到一般,由表及里,点明普遍意义,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如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叙述了旧毡帽农民在万盛米行的遭遇,作者去寻找“丰收成灾”不幸的原因,在文章最后写道:“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来到这里停泊。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末句意在表明谷贱并非一时一地的个别现象,而是各地天天都会发生的,指出了故事的普遍意义,揭示了农民的悲惨命运是由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二、招式运用
  以上三种招式,是名家在文学创作中经常运用的。我们不妨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作文中灵活地运用这几招来揭示或点化写人记事的意义或自己的感悟,从而深化文章的中心。以笔者执教的一节作文课为例,谈谈如何具体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招式来深化文章中心的。
  课前,我挑选了一篇“没有通过点睛式的抒情和议论来深化中心”的学生作文《那微笑改变了我》(该文章写了自己遇到困难时得到别人帮助的事,抒写了对一位50多岁朴实无华的修车师傅的感激之情,文章中心还是非常明确的)。面对“帮助他人”这个话题,该学生从自己感受到的帮助这个角度进行思考,抒写对帮助他人者的感激之情,这是许多人会选的立意,如何让该文章的中心更进一步,“深化”就成了这一节作文课的训练重点。我在课堂上主要引导学生运用以上这三招从另外几个角度对此文的“立意”进行挖掘,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由于这节课所选的作文来自于本班学生中,又有一定的代表性,同学们都很感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下撷取同学们运用这三招,提出的一些修改意见。
  招式一“揭示深刻哲理”,有同学说道:我们可以用一些名人名言如苏霍姆林斯基的“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来揭示我从这件事上得到的哲理启示;
  招式二“指出深远影响”,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写这件事改变了我过去的观念,在以后的日子里对我的影响,如常带着微笑去帮助别人;
  招式三“点明普遍意义”,有同学建议:我们可以由对这一个农民的赞美之情推及到对这一类朴实无华的农民的赞美之情。
  在形成以上修改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继而达成了基本一致的结论:作文时,在文章的结尾,灵活地运用以上的招式,巧用议论抒情,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更深层的意蕴,一定能够使文章中心得以深化!
  如何指导学生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亦是难点之一,但如果教师能做个有心人,注意挖掘教材的有效信息,巧借语文教材中名家的招式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定能让学生的作文立意“进”一步,海阔天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58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