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教学在高中历史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历史研究性教学的内涵,详细分析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以及研究性学习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提出了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实施。
关键词:研究性 高中历史
高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是学生学习的结果。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十分必要。
一、历史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历史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类似史学研究的情景,引导学生以类似史学研究的方式,发现和确定问题,学会搜集、分析、鉴别和提取有效信息,并应用相关知识探究、解决问题;以及在课外活动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问题进行研究,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它不拘泥于某种教学策略,而是依据当代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结合学生认知情感的实际,以及学习对象的不同特点,借鉴并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它比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更宽泛(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勇于探索历史的精神和能力”。
二、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1、兴趣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由于机体需要而产生的稳定的内驱力,是构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参与研究和体验成功之间的牵引力和粘合剂。研究的课题是否为学生感兴趣,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的成效。
2、开放性原则
从学习目标上看,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健全的品格。从学习内容上看,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专题和材料,可以直接取自必修课、选修课教材,也可以来自图书馆、Internet上,或者来自社会调查等等。历史必修课或选修课所提供的基本史实和知识结构体系,为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知识背景,然后,学生可将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3、过程性原则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史学研究在目的和要求上有着很大的不同。高等院校所进行的史学研究以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为目标,强调结论的科学性,即重视科研的最终成果。而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更看重过程而非成果,有成果固然可喜可贺,没有成果也不应该否认其存在的价值。
4、自主性原则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自始至终要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在自主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的原则下,学生不必拘泥于教材或史学界现成的定论知识,选定的研究性课题可以是对教材的定论知识提出质疑,也可以将教材中涉及的历史问题引向当前现实社会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5、综合性
历史学科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综合性。更重要的是,研究性学习把学习内容从课堂延伸到社会,因此,学生在对很多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时,靠单一的历史学科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往往要用到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对“台湾问题”的研究就要涉及到历史、地理、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多种学科知识才能对“台湾问题”的由来、现状及解决前景作出分析,这就是研究性学习的综合性(或日跨学科性)。
三、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实
1、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注重课堂的规范和实施的程序,尤其突出教师“教”的格式和步骤,使课堂教学刻意追求某种所谓的“完美”。久而久之,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固化了学生的思维,使之成为学习的机器,根本无法“唤醒”他们的生命感、价值感,更不可能将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现代教育要求我们树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思想,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模式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在教《辛亥革命》的内容时,我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就“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还是失败的革命”展开讨论,双方各举史实加以说明。
2、以问激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问从“问”开始,如果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没有激活,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问题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而产生探究的心理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事物的认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历史课堂教学要达到以问激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必须营造利于探究质疑的学风和竞争相质疑的氛围,提高学生的自疑自解能力。
3、组织讨论
把研究性的课题设定为讨论的题目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工具书、参考资料或让学生自己到图书馆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撰写好讨论提纲,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或全班讨论。还可以对学生撰写的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展开讨论,使研究进一步深入。讨论时,教师要为学生刨设一种信任、鼓励和赞赏的轻松气氛,消除学生的种种顾虑,使他们敢于和乐于将自己在独立学习中的丰富感受和切身体验自由自在地表达出来。讨论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掌握了多少历史知识,而在于探索研究历史的方法,培养历史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
四、研究性学习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按新课程计划要求,把研究性学习课纳入学校与教师教学计划,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内与课外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以使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2、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研究性学习课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学生是主人,在研究性学习课中尽可能发挥学生“自主、自理”的作用,教师应是活动的倡导者、指导者,而不要包办代替一切。
3、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应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研究性学习活动在考虑整个学生教育教学需要组织一些活动外,更主要的是发展学生个性,在“提高”上下功夫,培养学生中的学科“尖子”。
总之,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必会努力应变。因此,研究性学习目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研究性学习:价值与反思[J].教师之友,2002,(3).
[2]殷俊.试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J].历史教学,2001,(1).
[3]刘去波.略谈对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认识[J].新课程研究200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90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