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振英

  〔关键词〕 物理;目的;本质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5(B)―0049―01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学好这门学科的基础。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后,再经过认真的思索而总结出来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明确观察目的,启发思维活动
  
   观察不同于一般的知觉,更不是简单的“看”,它是思维活动的基础,是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观察过程中,思维和知觉密切地联系着,交织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复杂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现象,启发他们的思维活动。这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般来说,实验中所呈现的物理现象往往不是单一的。实验前大部分学生观察的目的并不明确,还有部分学生怀着好奇的心理翘首观望,却什么也没有观察到,大有“外行看热闹”的味道。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实验决不是由教师越俎代庖。每个实验都告诉学生应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它。吃惯“现成饭”的人,只会养成观察上的依赖性,思维上的懒惰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入手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怎样去观察,为什么要这样观察。
  
   二、排除假象干扰,揭示事物本质
  
   有的实验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现象是清晰的,有些现象是不明显的,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乏有许多假象。观察时就要启发学生排除假象干扰,一步步从现象中把本质属性揭示出来。否则,经过我们一番苦心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就会被假象所迷惑。例如,在演示“蒸发吸热”实验时,包着酒精棉花的这支温度计的读数比没有包酒精棉花的温度计读数低,现象是显而易见的。这时,有一位同学轻轻地说了声:酒精的温度原来就比气温低。尽管他讲的那么轻,没有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我还是对这位同学的精神大加表扬,同时再次出示酒精瓶,并问学生:密封在瓶中的酒精温度与气温是否相同?待同学们确认二者温度相同后再去分析包着酒精棉花的这支温度计读数较低的原因。从而揭示出酒精蒸发时从周围物质中吸热而使温度降低这一本质。
   有时,由于实验准备不充分,或者其他因素的干扰,难免会出现实验“失败”的情形。使实验所揭示的本质属性深深地“隐蔽”在非本质的实验现象中,给学生造成错觉,得出错误的结论。例如:学生在观察“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实验中发现,同名磁极也相互吸引。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反常”现象呢?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探讨这个问题,原来两块磁铁的磁性强弱悬殊很大。当强磁体靠近弱磁体时,使弱磁体再度磁化;在接近强磁体的一端出现了异性磁极,使“同名”磁极也相互吸引。通过分析,同学们在“失败”中尝到了胜利的喜悦,并使他们懂得在“反常”现象中也蕴藏着“正常”的科学原理。
  
   三、全方位多通道,提供观察信息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教材。例如:物理实验、实物模型、幻灯片,是唤起和组织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感性材料。这些直观素材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注意和兴趣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直观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大量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经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做好实验,离不开观察,只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才能提高实验效果,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成功的实验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对学生进行探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05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