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课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秦晓明
〔关键词〕 物理教学;实验探究课;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3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9(B)―0052―01
实验探究课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给学生提供了动手的机会。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探究,能体会到“发现”和“收获成功”的快乐。
对实验探究课来说,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体现探究的本质特征。在实验探究教学中应力图体现如下原则:
一、灵活多样,防止探究模式僵化
学生的探究与科学家的探究,两者只有程度上的不同,在过程上是相同的。虽然探究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要素。在实施实验探究课教学时,应根据探究内容的不同,灵活组织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要把各个探究要素落实到位,通过反复探究让学生感悟体验,把每个探究活动的整体功效发挥出来,就能有效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高。另外,实验探究课教学的总体安排应有一定的梯度。先让学生经历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随着能力的提高,再慢慢加大探究的难度,使探究活动的水平循序渐进的提高。
二、关注主体参与性
实验探究课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既不是接受式的,也不是单纯发现式的,而是意义建构的过程。实验探究课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就没有探究活动的产生。因此,学生的主体参与决定着探究的始发、过程和质量。教师在实施实验探究课教学的过程中,应通过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欲望;还应该在探究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建立民主平等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发表己见,提出与众不同的设计方案,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中完善设计、深化思维、合作学习,从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思维方法,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实验探究的一般方式,使之掌握用实验探究来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方法;二是引导学生规范探究行为,如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技能,主要是使之熟悉各种仪器的原理和构造,学会操作方法等;三是引导学生提出深层次的问题讨论,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教师一忌当“保姆”,把实验一手操办;二忌当“看客”,对学生听之任之;三忌当“杀手”,对学生指手画脚。
四、给学生提供探究机会
物理教学实质上是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这一思维过程就是对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性认识过程。任何一个概念、定理、定律都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亲自去实验、体验、模拟,就能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促使实验探究过程成为学生内心体验和主动参与的再发现过程。
五、增强有效的合作和交流
教师应创造一种宽松的、和谐的、有效互动的课堂氛围,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应利用学生对某些问题的争议和不同看法,创设导致学生思维冲突的物理问题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讨论和实验论证,最终获得合理的结论,分享成果,使合作交流贯穿整个探究活动。合作交流的内容不仅仅是知识方面,同时还包括方法的交流、思维过程的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流。有效的合作交流,学生经历的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合作的过程。
编辑:张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06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