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春生

  〔关键词〕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7(A)―0052―01
  
  一、充分自主,引导发现
   1.充分自读。充分自读就是让学生在读书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感知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意义的过程。所以,首先,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把课文读对、读顺、读好,这是意义建构的前提和基础。然后,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对读不懂的内容主动思考、查找资料、收集信息、合作交流。第三,勾画圈点评注,寻找疑点,发现问题。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拨,对自读中可能遇到的疑难问题事先要有所估计,再有意识地去关注、倾听、引导,保证自读的力度、深度和效度。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
   2.充分质疑。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自读中的困难时,就会产生疑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围绕课文题目、文中插图、标点、空白、结尾等质疑。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高低各不相同,而且具有明显的个性倾向。然而有一点是共同的:这些问题已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障碍。让学生提出来,师生共同探讨,浅显的可由学生直接回答;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而且学生又难以回答的,由教师作恰当的解释;对有价值且指向教学目标和重点的问题,可作为进一步合作、探究的目标。如果学生的问题提不到点子上,教师要进一步启疑,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重点、难点上,让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有效合作,引导共享
   1.有效组合。有效合作,首先必须有效组合。①在小组建构中,要对优、中、差学生进行合理搭配。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有利于组间竞争,激发合作欲望。②推荐并培训好组长,小组成员分好工。如,四人小组中设召集人、记录人、汇报人、计时员等,分工明确,人人有责。小组成员轮流担任以上角色并积极参与交流。③对研究内容和方式都要进行有效安排和选择,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2.有效互动。讨论和对话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是获得有效知识意义建构的重要方法。教学活动是在学习者的讨论和对话中自然展开的,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促使学生以各种形式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积极与教师及其他学生进行广泛的对话。但讨论和对话不是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机械的问答,而是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对知识和经验的灵活应用;不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所产生的不同建构之间的相互碰撞;不是漫无边际的闲聊,而是在师生双方都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方向、有主题的活动。
   三、适度探究,引导发展
   1.适度研读。在学生充分自读、质疑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探讨问题以后,往往把一些信息量大且触及文本重点、难点而又有一定思维强度的问题作为研读专题,或自读感悟,或小组互动,或全班合作。教学实践证明:儿童对力所能及又要开动脑筋的问题,一旦独立思考后有了正确的结论时,就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这种情感反过来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因此,供学生研读问题的难度要适当。
   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研读,要最大限度地唤醒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然而教师必须明白,探究虽要看结果,但更要注重过程。看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水平是否得到提高,语言能力是否得到发展,情感是否得到熏陶和感染。
   2.适度求异。在问题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维,启迪智慧,多维度、多方位去探究、追求与众不同的答案。面对学生学习的多元反应,教师要善于引导,因为学生的多元反应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他们的生活经验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对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可能是积极健康的,也可能是消极不健康的。但若教师为追求与众不同,一味地包容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置文本的价值取向于不顾,又在教学活动中缺乏正确的引导,那易导致课文潜在的人文精神的失落。因此,求异不宜过多、过滥,贵为适度,这个度如何把握,关键要看是否有价值,是否有利于促进课堂目标的达成。
  编辑:陈富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09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