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心理环境的创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亚红
〔关键词〕 幼儿;科学活动;心理环境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7(A)―0044―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人们已经日益认识到科学研究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然而,人们却很难将科学研究与幼儿活动联系起来。其实,幼儿头脑中产生的无数个“是什么”、“为什么”就是幼儿对世界万物的质疑和好奇,因此,对幼儿进行科学活动教育,不仅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还能使幼儿获得从事科学活动的方法、技能以及初步的科学体验,所以幼儿科学活动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而良好的科学环境不仅包括物质环境,还包括心理环境,而且,心理环境在幼儿的主动探索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幼儿自发的探究和认知需要,欣赏幼儿独特的发现,采用激励引导的方式为幼儿创设安全的心理探究环境和良好的氛围。
一、鼓励和支持幼儿的探究活动
幼儿的成长过程需要很多鼓励和支持,方能自由发展,在科学活动中幼儿也需要来自教师的支持和鼓励,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大胆地去探索。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必须是自始至终的:当幼儿对某个对象产生兴趣时,教师的鼓励可能会促成幼儿的一次探索活动;当幼儿在探索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的鼓励和支持能使原本打算放弃探索的幼儿坚持下去,继续探索行为;当幼儿在探索过程中有新发现时,教师也要给予幼儿支持和鼓励,培养幼儿乐于探究和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思维能力,让幼儿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探索科学,并体验科学带给他们的快乐。
二、谅解幼儿在探究中的错误和过失
幼儿尚处在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出错是很正常的事。笔者就见过一个叫魏子凯的小朋友给小鱼洗澡,他说:“我身上脏了都是妈妈帮我洗澡,小鱼好长时间都没有洗澡了,它一定很难受,所以我要帮它洗澡。”可是,没过多长时间小鱼就死了。经过这件事魏子凯小朋友对鱼的认识也有了新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该接受孩子们的“胡思乱想”,容忍他们的“胡作非为”,给幼儿出错的权利,接纳幼儿的错误认识,并让幼儿在探究过程中逐渐认识事物,使幼儿形成尊重事实、相信通过探究能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了解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知水平,避免伤害幼儿
幼儿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常常会用自己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看问题,而由于幼儿的认知经验还不丰富,概括事物还不全面,所以,往往会产生一些教师无法理解的行为和想法。但幼儿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动机去探究周围的世界的,教师应试着了解幼儿在探究中的真实动机,不要急于批评或制止幼儿的某些行为和想法,给幼儿造成伤害。如果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没有看明白、问清楚幼儿的想法,就急于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幼儿,不仅会中止幼儿的探究行为,而且会伤害幼儿探索其他对象的心理环境,使他们有紧张、害怕的感觉,他会想“我这样做对不对”,“老师会不会指责我”,所以教师应真正了解幼儿的探究意图和动机,从而帮助幼儿完成探索。
四、给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
笔者所说的评价绝不是给幼儿贴上等级的标签,无论幼儿的想法是对是错,教师都要真诚地接纳和认可,给予幼儿激励性的评价。在评价时,教师最好持一种中立的态度,在幼儿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要对每一个幼儿做进一步的询问,训练幼儿的推理能力。教师还要特别注意表扬的技巧,你真好、你真棒、你真聪明等太过空泛,教师应着重表扬幼儿的探究和操作行为,肯定他们的发现和独创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仔细地观察幼儿的探索活动,了解幼儿的探究和操作过程。如,在评价幼儿对颜色混合的探索时,教师可以在幼儿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后,再描述一遍幼儿的探究结果,以便巩固幼儿在活动中的认知。
总之,心理上的安全环境是幼儿主动探索和学习的前提,教师应努力为幼儿创设安全的、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培养幼儿成为独立、自主、自信的学习者。
编辑:沈丽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09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