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计算机网络辅助中学语文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德山

  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正确处理教学密度与科学安排的关系,历来是语文教师所要思考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学习信息,而这里所说的“大量”远远超过了教师的口述、板书和书面资料的信息量。例如,网络课件《陶渊明诗歌赏析》的学习资料设置了6个节点(Nodes),每个节点分别表达一个特定的主题――“时代与生平”、“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深远影响”、“经典赏析”、“作品选录”,总的文本信息容量约为8000字节。虽然课文中只有两首陶渊明的诗,但在软件中共设置了13首,其中带详尽注释的有4首。计算机网络软件对这些丰富的资料进行了合理科学的组织,打破了信息资源的线性组织方式,而采用更加适合人类思维方式的非线性信息组织方式,也就是大家在Internet上见到的超媒体结构(Hypermedia),这种方式将信息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网络更好地提供了学习情境
  
  情境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关于学习环境的4个属性之一,它为学习主体提供经验,为学习主体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创造条件。在网络写作中,学生可以选择同题或同类的范文、名篇进行浏览和借鉴,受到感染后,再来下笔。赏析课中,计算机网络可提供符合文章情境的背景音乐、文人骚客的墨宝、画家的妙手丹青。像《陶渊明诗歌赏析》,网络提供了古筝曲《禅院钟声》、魏晋作家的山水真迹,伴随着清雅的乐曲和古朴的画面,学生虽然尚未赏析,就已经置身于祖国传统文化的情韵之中,从一个侧面启发了学生的感知,为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创造了条件。
  
  网络可以及时提供教学效果的反馈
  
  应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可以极快极好地解决反馈问题。教师可以将考查题目设计在网络软件中,在需要得到反馈信息的时候,“授权”给网络上的每个学生。学生获得一定的“权限”(可设定时间)后进入考查试题中,直接在计算机中完成答题。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机及时监视网上任何一位学生的答题进程,进而在全体学生完成试题的瞬间,迅速掌握每道题的答题准确率、每个人的正确率、全班的正确率,从而完整、准确、及时地接收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教师再根据不同情况,适时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来弥补或再提高。
  
  网络及网络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匡正了语文课件的一些误区
  
  有些语文课件的创意和制作走了许多弯路,进入了误区,脱离了语文的内涵,甚至远离了外延。大量动画充斥其中,软件占据了巨大的硬盘空间,不仅不利于运行和交流,更关键的是忽视了语言、文字、文学的教学,将语文课做成了工艺课,同时也忽视了诸多知识点。而网络由于其特殊性,其相关软件的体积都比较小,这样就加快了软件的传输速度,适应了网络教学的需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22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