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 生活 实验 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天笞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如何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兴趣是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学习将会变成枯燥乏味的事情而难以维持下去,更谈不上收到良好的效果。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会让学生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综合实践活动也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前一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美国教育软件开发者所推出的一种适合儿童学习的教学软件,它类似游戏的设计,利用电脑来让学习者完成某种任务,并在过程中设计了许多障碍,内容上包含诸多的知识,目的是让学习者在游乐中汲取知识。这种软件的图案设计十分漂亮,十分吸引人,不单单是小朋友,连年近半百的老教师也对它十分感兴趣。另外,生动的情节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效率大大地提高。对此我很受启发。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一个课件中尝试设计了“闯关小游戏”的环节,由计算机判断是否做对。如果答错,计算机便会出现“再试试”并返回出错的地方;如果做对,便会出现学生喜闻乐见的“你真棒”的动画,然后进入下一关。结果表明,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二、走进生活是基础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和社会”,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地渗透“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教育灌输。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其得以沟通。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春天》时,可以让学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春的变化、春的气息,这毫无疑问比课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再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了学生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亲历实验
亲历实验是方法。综合实践有很多的实验课,教师不仅要开足用好教材中所规定的实验,还要开动脑筋,因地制宜,通过增加实验次数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对掌握好综合实践活动知识能起到明显的作用。如研究物体沉浮规律时,师生一起做实验,把橡皮泥和小木块一起放入水中,学生看到木块浮在水面,而橡皮泥则沉入水底的现象。这时,教师提出问题:谁能想办法让浮着的小木块沉入水底?学生马上动手实验,并在探索性的操作中找到了办法。如:有的学生把稍大的一块橡皮泥按在小木块上,有的则直接用手把木块按入水底。接着,教师又提出问题:能否想办法使沉在水底的橡皮泥浮起来?同样,学生在思考和操作的实践中很快作出反应,有的把橡皮泥放在稍大的塑料泡沫块上,有的把橡皮泥捏成小碗或小船的形状,等等,最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想出方法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这样做,学生手脑并用,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训练了发散思维,锻炼了创新能力,又学到了有关物体沉浮的初步知识。
四、培养创新是载体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索,敢于质疑,敢于突破陈旧,善于发表新见解;要让学生放开手脚,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社区),走向大自然,自己去调查、考察、访谈,收集整理资料,研究或写研究报告,真正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如教学《绿色食品》这一课,我就让学生带着急于想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绿色食品的问题,分组到附近的超市、商店、菜场去采访调查。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真实的调查过程,采集到真实的数据、资料,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为后面的绿色食品的宣传和推销自己喜欢的绿色食品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当然,课堂是变化多端的,“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教无定法。决定一节课效率高低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如何备好课,如何处理学困生与大多数学生的关系,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课后辅导,等等。但只要我们多思考、多探讨、多研究、多实践,课堂效率肯定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晋江永和锐峰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60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