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远军

  许多物理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在刚接手初二的学生时,学生对物理所表现出的是极大的热情,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许多同学还经常与老师探讨很多物理问题;但不知不觉中,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不再那么高了,而且随着知识的加深和难度的加大,逐渐出现了一些学困生,而且有“队伍”日渐壮大的趋势。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学生转变为学困生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呢?在此笔者略作浅述。
  一、物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1.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
  物理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和实践性的自然学科,表现在文字叙述比较严谨,学生有时能读通文字,但并不理解其含义,从而对教材的理解和知识的应用感到困难;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及思维方式一些学生不适应,产生思维上的困惑;对数学知识的要求较高,我们常常会发现许多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物理学习上也很吃力。
  2.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记忆、逻辑思维等能力,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与成人相比较少有保守性,喜欢进行奇特的幻想。这些特点让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积极思考问题。但初中生的兴奋性较高,稳定性较差,波动性较大,两极性十分明显,容易激动,十分热情而又经常动荡、变化,容易出现冲动行为。这些性格又使其做事不能持之以恒,容易半途而废。具体在物理的学习上表现为“三分钟”热情,受到挫折后,难以保持其积极性,甚至丧失兴趣、放弃学习。
  3.学困生缺乏成功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概念严谨、推理周密,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还比较欠缺,一些学生在不能将老师所讲知识掌握、作业频繁出错、提问回答不对、测验得不到好成绩时又常会被老师一味地责备训斥,从而使他们产生自卑感,特别是接连出现失败时便会严重挫伤其学习物理的情感,增加了学生失败的情感体验,其后果是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害怕、厌恶等不正常情感,致使一些学生产生弃学的想法。
  4.师生关系的影响
  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满意,或受到教师的漠不关心、过多的指责等,都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变坏,从而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进而导致知识的传授过程滞阻。
  二、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1.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赞可夫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教师应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不断自我完善,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试想,教师若对所教的科目报以懒散、无所谓的态度,学生又如何能够“严肃”呢?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应过多地苛求、指责,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期望。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情感因素的研究,应该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努力把学困生消灭在形成阶段
  学困生的形成是有一定过程的。如果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一旦发现学生有了学习上的困难能立即指出并帮助其渡过难关,那么大面积的学困生就不容易形成。所以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学生发展的动向,把学困生消灭在形成阶段。
  3.让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成功是自信心建立的基石,而良好的自信心是学习的动力。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功,其学习积极性才会被激发。这就要求教师既在情感上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因材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特别是对那些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教学要求压得低一点,考试题目简单一点,使他们觉得学习比较轻松。教师在物理课堂上,要给学困生留一点时间,设置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来回答,抓住身边的一切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使他们对物理学习产生好感,树立起自信心。
  4.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辅导
   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双向的,但由于中学生心理发育尚不健全,因而教师处在主导的地位上。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的不同以及群体和个体的差异,主动采用相应的感情交流途径与方法,主动积极地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单独辅导也是课堂教学以外行之有效的辅导手段,给那些学习确实吃力的学生“开开小灶”,能够让他们的成绩有较快的提高。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课堂教学手段,但对此的探讨已经有很多老师研究过了,我这里就不再叙述了。
  总之,学困生关系着我们的教学效果,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实验二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62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