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芳儒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经过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06年以来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学校数量已达到高等学校数的60%左右,学生规模也已占据半壁江山,成为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力量。2011年3月11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座谈会”,目的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本文就目前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困境做一些简单分析,并相应地提出对策。
  一 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
  1.多元化办学格局已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通过改制、划转、合并、升格、组建等途径,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形成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短期职业大学、部分本科院校的附设职业技术学院、民办职业学院以及部分中等专业学校与职业技术学院联办的五年制高职班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2.规模迅速增长
  2008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299万人,比1998年增长了6倍以上,在校生达到860万人。目前仅江苏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80所,专业点2679个,基本覆盖了江苏全部产业类别。
  3.社会认同度大大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面向市场,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逐年提高。2010年全国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就达到96%。全社会期盼高技能人才出现的呼声日渐高涨,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
  4.发展思路更加明晰
  从2001年10月开始,教育部曾先后在永州、武汉、无锡召开了三次有关职业技术教育的产学研结合研讨会。2004年6月17日至19日在江苏召开的国家七部委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是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二 高职教育发展的困境
  1.与本科院校报考生源火热相比,高职院校生源较差
  由于高职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人们对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不了解,往往倾向于把高职教育等同于原来的职业高中,认为高职教育是一种低层次教育,由于不了解高职教育本身的高等教育性质,也不了解其性质和办学形式,导致在社会上对高职的认可度不高。更有不少人习惯盲目地把高职院校与普通的本科院校相提并论,并以为本科院校毕业生是干部,而高职毕业生却只能当工人,这样的观念无疑对高职学生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这种认识还一定程度地存在于各用人单位中,直接导致了高职学生就业困难以及就业后发展上的困难。有的学生及家长片面、盲目地追逐文凭热,报考时本科以下的志愿就不考虑,许多高职院校的生源处于吃不饱的状态,谈何争夺优秀生源?
  2.经费严重不足
  法律不完善、政策不配套,一些地方政府还没有将职业教育的发展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考虑,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招生方面也不能积极扶持并给予同等的优惠政策。职教经费来源不畅、不稳定和严重短缺,是十多年来职教事业发展的瓶颈,有限的职教专款也大多投入到中等职教中去了。西部地区教育经费短缺,职业教育经费尤其短缺,而高职教育是一种高成本教育,高投入低产出是它的显著特征。如果政府投入不足,单纯依靠纯市场基础上的投入与产出关系这一单一模式将会制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的学校还会陷入发展危机。而大部分职业技术院校组建时间较短,先天不足,抵御风险能力差,而一些老牌院校也由于不堪重负,只得开办一些成本较低的专业以维持运行。
  3.教育教学存在诸多欠缺
  人才培养的计划经济型与人才就业的市场开放型不适应。在专业设置与招生过程中学校的自主性较差,不能及时根据市场、社会的需求进行调整,专业设置存在先天滞后性,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办学历史不长,专业覆盖面狭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缺乏人文素质、综合素质的教育,实践技能训练体系建设尚未成熟完善,对学生的综合专业实践能力、技术示范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不强,这也势必会影响到毕业生面对变化万端的人才市场的适应能力。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担子相当沉重,这也是解决自身能力不足问题的关键之一。
  三 高职教育发展的途径
  1.高职教育要有明确的办学目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产品升级换代、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以及大批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先进设施、设备和仪器被引进和应用。这些变化带来了职业结构、劳动力结构的改变。我国高职教育顺应时代发展应运而生。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与普通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有所不同。在人才类型上,是技术型、实用型人才,能把设计和方案“物化”,把思想“转化”为产品、商品和财富,既懂理论又能将理论运用于指导实践,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式”人才;知识机构上,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丰富的现代科技知识,不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够用为度;职业能力上,具有熟练运用职业岗位主要工具的技能和较强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智力能力上,能胜任科技含量较高的工作,具备良好的智力素质;职业岗位上,专业性明确,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总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获得高等职业学历证书的技术型、应用型的高层次职业人才。从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发展来看,其发展比例应占整个高等教育的50%左右。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是全面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与其他各类高等教育应相互沟通,协调发展。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而不是一种层次。当前,发展高职教育以专科层次为主,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但作为一种教育类型,高职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理应有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因此,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只是类型不同,并无高低之分、贵贱之别。学校不但要澄清认识,还应广泛宣传,让社会理解、认识和关心高职教育。
  因此,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动手能力强、理论知识较扎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我院当前制定的“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就体现了学院抓住高职院校办学思想的实质内容。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现代应用技术的适应能力,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就要求教师们应是“双师型”的―既是教师,又具备技师、会计师和工程师的资格,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技能,在教学中能够给学生直接的生产技术指导。这就迫切要求高职院校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灵活措施,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在培养师资上,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派教师到企业第一线学习技能,而不是到普通高校去读研;请企业一线的经理、工程师来校指导实训工作,而不是请普通高校的专家、学者讲理论知识),不能单一地固守着普通院校的学历观、学位观,那样会将高职教师的培养引入歧途。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用人、职称和待遇奖励方面,大胆创新,勇于改革,针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人事、职称制度,结合当前发展的实际需要,逐一分析和研究,彻底清除严重阻碍高职教育发展的规章制度,创新并实施符合实际情况的人事和教学管理体制,为高职教师的健康成长和高职教育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奠定基础。
  3.加强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
  高职院校应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当地政府、社会各界的投资,改善办学条件。根据办学规模,全面规划,逐步实施,建成配套的实训基地、实验室、图书馆及必要的活动场所,特别是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和教学设备的投入和更新,这是高职教学特色的重要保证。除了建设和完善校内实训设施外,还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建立一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效益。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应从办学思路上去明确发展之路,以完善的教学设备作为高职教育发展的保障,以“双师型”教学队伍为条件,努力迎合时代对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把高职教育提升到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陈至立.抓住机遇积极进取开拓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J].职业技术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4(6)
  [2]张尧学.正确定位,促进高职高专教育健康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2(1)
  [3]蒋作斌.对职业教育特色问题的认识[J].职教论坛,2003(1)
  〔责任编辑:王以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64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