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3+5”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敏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也是构建长株潭“3+5”城市群“两型社会”(简称长株潭“两型社会”)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颁布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对于推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大学生就业;民生
2007年12月,国家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基地。[1]建设长株潭“3+5”城市群“两型社会”(以下简称长株潭“两型社会”)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研究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关系
(一)大学生就业工作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业乃民生之本,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一个令学生焦心、家长揪心、社会烦心的现实难题。促进大学生就业是改善民生的前提,对于社会的稳定和长株潭“两型社会”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而推进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改善民生,为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因此,从根本意义上说,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大学生充分就业对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首先,大学生充分就业可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高校大学生是全社会中最充满活力、最富于创造性的群体,是推进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顺利就业必将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推动自身才智的充分发挥和个人价值的圆满实现。因此,要努力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使其充分发挥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作用,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才,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构建长株潭“两型社会”发挥重要作用。其次,大学生充分就业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大学生一方面青春洋溢,充满活力和创造力,拥有凝聚力和号召力,但另一方面心智不成熟、易冲动。在当前较大的就业压力下,许多大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如焦虑心理、自卑心理、怯懦心理,严重的甚至产生抑郁心理,从而导致过激行为的发生,进而影响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因此,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对于社会稳定要积极意义,进而推动长株潭“两型社会”的构建。
(三)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首先,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将加速长株潭地区产业结构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从单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和发展,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广的就业平台;其次,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将推进长株潭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新型产业的拓展,有利于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岗位,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尤其是适应“两型社会”建设需要的服务业的发展,如品牌经济、创意产业、文化、教育、物流产业的发展,都将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条件。
二、当前影响长株潭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影响长株潭大学生就业的客观原因
受传统工业化观念的影响,长株潭“3+5”城市群的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不发达,严重阻滞了城市提供就业岗位能力的提升。并且,长株潭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也不均衡,取得较快发展的第三产业集中在商贸、旅游、餐饮等,而信息服务、物流服务等新兴领域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均衡意味着内部很多增加就业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明显制约了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的空间。因此,加快长株潭“3+5”城市群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
(二)大学生期望值过高是影响长株潭大学生就业的主观因素
首先,表现在大学生就业观念上的偏差。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定位不准确、就业期望值过高,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观原因。很多大学生对职业认识不清,不能很好地根据自身素质进行职业定位。其次,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欠缺。大学生初到工作岗位一般缺少工作经验,缺乏一定的社会协作能力和适应能力,欠缺具体岗位对其某方面素质的要求,如沟通能力、研究能力、组织能力、团队精神等,无法满足社会对他们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的要求。
(三)金融危机是影响长株潭大学生就业的直接原因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年来长株潭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长株潭“3+5”城市群经济的特点是内向型居多,外向型经济所占比重较小,所以就业市场暂时未受到大的影响,但会因为金融危机的二次冲击带来就业压力。原因是,金融危机使得广东沿海等地很多中小企业面临倒闭,大量湘籍农民工不得不选择回乡就业。“湖南是有着1200多万农民工输出的大省,其中80%长期在沿海地区就业。据相关部门预计,在2009年将有30%左右近280多万农民工因找不到工作岗位而回流湖南省。”[2]回流的农民工将在省内城镇寻求机会再就业,而长株潭“3+5”城市群将成为其首选,这势必给大学生就业带来更严峻的考验。
三、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进程中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路径选择
(一)政府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政策扶持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治本之策
解决就业问题,既是政府经济调节职能的直接表现,更是政府社会管理或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拓展,因此,政府应在化解就业问题中发挥主导性的作用,从而尽快实现政府向公共服务型和协调指导型政府的转换。[3]在推进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应树立“就业乃民生之本”的观念,把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作为推进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努力创造有利于扩大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多元化就业格局。
1.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大学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2010年8月湖南省政府颁布的《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推进新型工业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首要任务。”并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首先,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大大学生就业新途径。长株潭(3+5)城市群将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和节能环保七大战略性新兴“两型”产业。这些新兴“两型”产业通过市场运作、政府扶持,将会得以快速发展,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更新的就业平台。其次,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为大学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长株潭(3+5)城市群将采用先进的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和品牌化发展。通过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结构,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条件,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2.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决定》指出:“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消费的重要举措。”首先,大力发展服务业。长株潭(3+5)城市群未来几年将重点发展金融、物流、会展、创意设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娱乐休闲等其它服务事业,通过城市服务业的发展为大学生就业开拓一片新天地。其次,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长株潭(3+5)城市群根据“两型社会”发展的需要,将重点培育现代演艺、数字媒体、手机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现代传媒、新闻出版、动漫、文化娱乐业,进一步塑造湖南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属于低碳环保产业,不仅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也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充分就业。
3.颁布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政府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全民创业”计划,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各种服务业加快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完善就业援助制度,落实大学生就业扶持政策,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启动实施“创业扶持计划”,以创业带动就业。以长沙市为例,面对经济形势、就业总量和结构调整等诸多因素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挑战,长沙市通过“政策校园行”、“大中专毕业生服务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活动实现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与高校就业网络的对接,把岗位信息直接送到大学毕业生身边。同时,多方位拓宽和畅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大力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通过提供不同额度的担保贷款和给予财政补贴等手段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些政策极大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推动了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进程。
(二)高校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就业指导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1.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专业设置。能否建立一支与“两型社会”相适应的人才队伍,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所在。[4]当前,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最急需、最紧缺的人才,主要是与“两型”产业有关的具有扎实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实际上是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该多了解“两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动向,根据市场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结构,设置一些与“两型”产业有关的专业,以符合市场的需要,增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高校应加强对学生业政策的教育和宣传,让学生熟悉国家的人才就业政策和规定,了解当前的就业信息,以便他们根据当前就业现状“对号入座”,预先打造自己。另外,高校要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克服急功近利的就业思想,多考虑国家的需要和个人的未来发展,少考虑个人眼前的得失,在全面客观评价自己能力水平的基础上,调整好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此外,高校共青团、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处等部门要针对毕业生在择业中心态变化的实际状况和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加强学生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保持心理健康,坦然地面对择业和就业。
3.加强创业教育。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5]高校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
(三)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关键所在
1.转变就业观念。大学生应在正确评价自己的基础上,及时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利用各种机会为自己积累经验和资本。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服务国家和人民中去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事业梦想;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舞台更大、前途更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灵活就业的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多实践、多锻炼,最终必将闯出一方天地、成就一番事业。
2.提高就业竞争力。就大学生个体而言,解决个人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指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或实践获得工作的能力,还包括保持工作以及晋升的能力。它不仅是大学生短期的求职就业能力,更是一个社会人长期的职业发展能力。面对激烈的经济竞争和人才竞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无论是在校大学生还是大学毕业生,都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朱翔.“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湖南发展思路探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3.
[2]邓春生,李金龙.长株潭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研究[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9(5):103.
[3]李金龙,邓春生,谢小明.金融危机下政府化解就业问题的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家,2009(4):107.
[4]金莉萍.转型中的人才思考[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70.
[5]林翠玲.我国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116.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0年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长株潭‘3+5’城市群‘两型社会’民生建设研究――以大学生就业问题为例”(项目编号:10C0089)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敏(1980―),女,湖南衡阳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85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