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管理新理念――管理中的心灵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管理要做到人文结合,用爱去激励师生、员工的心灵,创造一个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让管理中的制度化转为管理中的心灵化。
【关键词】教育民主化 教育教学科学化 权威 思想和精神 发展和生命力 心灵化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面对新的形势,学校除了根据《教育法》制定的本校章程,确定学校发展目标,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依法治校之外,管理途径与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反思现阶段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不难发现普遍存在以下几个弊端:
1.以制度代管理。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章或行动准则,制定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但是,学校不能完全依赖制度的约束,人为地重视制度、不重人,天天围着制度转。目前,有些学校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制度上大做文章。正如余文森所说,“把规章细则化、标准化,而且配合量化评分和经济制裁,简直把教师和学生当成管教的对象,把领导变成了监工,把依法治校变成了以罚治校。”这种强制性、机械性的管理模式,完全是做表面文章,使广大一线教师变成了受框框条条约束的改革者。
2.以分数代管理。当前还有不少的学校对教职工晋级、评职称、评优、评先进,只注重对个人得分的高低名次,而不是把分数当作促进教职工的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使教师为分而教,学生为分而学,把教育教学管理推上了分数至上的绝境。由此连锁反应,教学中的考试也变成了“家常便饭”(如入学考、抽考、会考、统考、升学考),不但把教师“考”得焦头烂额,更重要的是严重地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这种追求高分的管理摸式中,谈何素质教育,谈何教学改革!与其说这种管理方式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倒不如说是变本加厉追求高分的魔杖!
3.以权力代管理。“权力”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也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在学校当中,这种权力只能服务于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服务于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才华;服务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成长;服务于社会的需要而去行使集体领导权。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积极性,使教师成为参与教育教学研究者,从而调动学生热爱学习的激情。当前,有的学校仍然存在权力至上,实行权威主义,领导是权威、专家是权威、教科书是权威、教参是权威,以权力行使学校管理,使教师战战兢兢的教学。这样下去,学校将成为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如何才能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又如何才能使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呢?
可见,一所学校如果管理方法不力,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影响着学校本身的发展和生命力。学校管理应与世接轨,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并把它转化为办学治校的教育行为,转化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对校外是一面旗帜,对校内是一个纲领,对历史是一个总结,对未来是一个目标。
纵观教育的发展史和我们面临的挑战,笔者认为中小学学校的管理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树立新型的办学理念,来促进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开拓学校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一、建立一支和谐的领导班子
学校管理说穿了就是人的管理。人的激情是无限的,但要靠好方法去激发,情感被激发出来了,工作效率才能达到最佳状态。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也是学校的最高行政长官。学校质量的好坏,在社会中的影响如何,与校长的管理水平是分不开的。因此,校长必须具备过硬的素质;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开阔的胸襟;能广纳谏言,改变以往“家长式”的管理方式;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关爱每一位师生、员工,建立健全由教师、学生、学生家长、教育专家或社会知名人士共同组成的校务委员会以及以教师为主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广大教师有一种法定的形式和正常的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做到人文结合,用爱去激发师生、员工的心灵,以法管转为心管,让广大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二、建立一支学习型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实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学校的一切工作目标都有待于各位教师去实施操作。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需要有多方面的素养。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业务知识和思想品德两个方面。
1.教师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爱好和才能。教师要有从事教学工作的扎实的、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一般文化科学知识的素养。仅仅熟悉新课程标准和本学科的内容还不够,还必须十分透彻地懂得所教的学科内容,使自己在教学中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并能从中提取精华部分教给学生。要遵照列宁“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教导,既要养成良好的教学工作习惯,做到教学“五认真”;又要具有创造精神,把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具有广泛的爱好和才能,这样才能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教师应当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代新人的远大理想与抱负,能够正确看待义与利。教师本人的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等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应知法、懂法,认真学习贯彻各项有关教育的政策法规,并在教育工作实践中带头遵纪守法,严格履行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自觉维护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本身的正当权利。同时,教师还应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法律意识,这也是现代社会对学生的一项基本要求。
教师无论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还是在参与社会人际交往活动中,都应该有着端正的社会义务观、良心观,倡导健康的幸福观和爱情观,热心支持社会公益活动,自觉维护家庭和睦。社会公德心和家庭美德也是当代青少年学生所应注重培养的良好品格之一。
三、创建学校与社会、政府、社区、家庭的和谐共同体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让学校走向社会,让社会走进学校;这样的学校才能办有所向,教有所用,与世共存,永不衰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信息的网络化,当今时代,学校应敞开大门办学:①民主办学。将学校的章程、制度、校务、事务、上级下拨的教育教学经费的来龙去脉、教育教学效果公开化,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学校办学宗旨的透明度。②加强与政府、社区的联系,取得政府的支持、社区的帮助,这样学校办得才有活力。③建立与学生家长的长期联系与合作机制。互通信息,掌握实情,共同探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身心健康的发展。不断创建和探索符合本地区、本学校特点的办学模式。
综上所述,校长,除了依法治校外,都应该在这个和谐的社会里,创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让管理中的制度化转为管理中的心灵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93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