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石玉芳 卜耀华

  摘 要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通过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手段、加强教材建设,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3-0040-03
  Practices into Reform in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of Basic Computer Courses//Shi Yufang, Bu Yaohua
  Abstract To meet the new situation, we adopted the changing teaching ideas, updat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greatly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uter skills, adapt to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mputer basis course; content of courses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Inner Mongolia Business &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Hohhot, China 010070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实践性较强的公共基础课程。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通过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手段、加强教材建设,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整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受到更高层次的、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具备综合运用计算机以及相关知识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 更新教学内容,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设置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在构建课程体系时,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根据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分析本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相互间的差异,建立起适合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划分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计算机文化基础;第二个层次为计算机技术基础;第三个层次为计算机应用基础[1]。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概念多、操作性强、课时少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抓课程的重点、难点,删繁就简、深入浅出地介绍最主要的概念。第一学期就统一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从第二学期开始,根据不同专业需求,陆续开设不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例如,针对工科类专业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而对于商科财经类专业则开设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在设置计算机应用基础层次的教学培养计划时,教学内容的组织有较强的可塑性,结合计算机基础阶段学过的课程,逐步将计算机应用融入专业课教学当中,将教学重点放在解决本专业在计算机领域应用上存在的问题,这个层次的教育也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最高阶段。
  2 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离不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在教学方法上,必须改革以单纯知识传授为主的方法,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倡导个性化教育和创造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在教学手段方面,要把改革的重点放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开发和应用上,充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先进媒体和技术,提高教学起点,拓展教学时空。与此同时,要加大实践活动的开发力度,把学生的社会实践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2.1 教学方法的实践
  1)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它是一种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方法,是以完成一个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Word基本应用”内容教学过程中,设计“制作求职简历”的教学任务。把任务呈现给学生以后,学生产生好奇心,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将任务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制作个人简历;制作自荐书;制作封面。这一阶段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只给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相关知识点,特别是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学生与学生协作的方式,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阐述,以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自主与协作结合,可以更好地弥补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协作和团结精神。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项目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之一,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例如,在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按5个阶段进行:确定目标、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估、项目应用。
  ①确定目标.在设计开发“图书管理系统”中,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是理解数据表、查询、窗体、报表、数据访问页、宏和模块这7个对象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它们的应用;其次,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再次,激励学生勤于实践、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形成严谨、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②项目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具有真实应用价值,并且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模拟项目“图书管理系统”。在确定好项目后,梳理相关理论知识,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参考资料和获取信息的渠道,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详细的项目需求描述,并以此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驱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③项目实施。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探索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付大量的信息,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任务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能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培养合作及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④项目评价。其作用是重视学生学习主体,重视学生的反思,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互评让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共享,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以及提出改进意见。教师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对项目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评价学生在项目教学中的独立探究能力及与小组合作的精神。
  ⑤项目应用。如果项目真实地来源于生产实践,教学能直接地为生产服务,这是项目应用的最佳形式;如果项目不是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但项目规划时也往往接近现实情况或模拟真实场景,对真实工作过程也有借鉴意义。所以在项目应用中注重项目产品的保存工作,包括项目任务书、项目报告书、项目数据、文献资料、项目评价材料等项目文件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2]。

  项目教学法在强调动手实践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应更进一步总结提高,大力应用推广。
  2.2 教学手段的实践
  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发多媒体演示课件,把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将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等课程,按照“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把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原则放在首位,将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以课程内容讲解为中心,结合生动形象的案例分析,通过直观的图形动画动态传播演示效果,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2)开展信息化网络课堂教学。以校园网为依托,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网络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到教学活动的数字化,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信息化。为此,研究开发网上教学系统,结合校园网上的院级以上精品课程,构建一个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开辟了网上精品课程、演示与实验、作业与辅导和测试与评价等栏目。通过校园网,学生可以上网浏览到课程的相关章节,扩大知识面,增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通过CAI课件,生动的动画演示、丰富的图形信息,便于理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提交一些设计性的电子作业,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还可以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本人对教学的意见,通过网络提交给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共同讨论;学生可以针对某个章节的习题进行自我测评,以此来测验对课程内容及各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加强薄弱环节的学习。
  3)加强教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教材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结合学院教学改革的实际,注重就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考虑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突出实用,使教材尽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①采用行动引导型教学法组织教学内容,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和特点,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力求精炼明了、通俗易懂,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避免繁琐抽象的公式推导和冗长的过程叙述,如开发的校本教材《Access数据库应用基础》和《C语言程序设计》等。
  ②在综合课程中全面贯彻行动引导型教学法和适用于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因材施教,遵循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认识规律,以开发智力和调动学习积极性为目的,以添加案例和实验或实训项目为手段,形成理论、设计计算、实验或实训一体化教材,如校本教材《新编计算机基础案例教程》《计算机基础实训指导与习题集》《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和《计算机网络实训教程》等。
  ③工作过程系统化建设。首先基于工作过程建立专业课程体系和明确课程标准,之后再进行具体的教材建设。
  4)改革教学评价方式,优化教学环境。多年来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的是以死记书本、应试为主的学习方法,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学习效果不佳,考试及格率偏低。为此,从2006年开始进行考试改革,加大实践操作的考核比例,同时计算机基础课程全部采用上机考试。在引进软件的基础上自主开发切合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实际的基于校园网的网络考试系统,取消所有课程笔试,全面实现无纸化考试。试卷均由计算机随机生成,参加考试学生与其前后左右考试学生的试题内容互不相同;考试成绩由计算机统一评分,杜绝人为因素影响,充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使教师的责任心和教学水平大大提高,学生上机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涨,学习效果显著。表1是近3年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合格率统计。
  3 结束语
  通过3年多的教学实践,经统计证实,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方案切实可行,教学效果较好,对促进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大有益处。鉴于计算机技术知识更新块的特点,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高质量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6[M].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2009:17.
  [2]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27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