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超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可见生活离不开数学,它们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在课程改革当中力求能够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
  1 利用生活经验,引出数学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经验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比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让学生说一说现实中看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学生会举出很多实物,比如水桶底、下水道洞口的盖子、汽车的轮子等。那么,为什么要把它们设计成圆形的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讲出许多为什么这样设计的理由:“水桶的底面用圆形可以多装水,而且还比较漂亮;下水道的盖子做成圆形就不会掉入洞内;汽车的轮子做成圆形行驶起来就很平稳,行驶的速度会更快。”接着教师再引出学习的内容:“这些好处都是与圆有关的,等学了圆的认识之后,大家就会更加明白它的设计道理的。”由于有了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开头,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目的性强了,兴趣自然产生了。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地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笔者就让学生到篮球场,量篮球场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让学生量乒乓球台算面积,量国旗算面积。又如在教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时,笔者就先让学生到操场量教师先画好的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算出它的面积。然后告诉学生100个这么大的正方形就是1公顷。再让学生讨论1公顷应该等于多少平方米?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正方形?然后让学生用测绳量出100米的边长来,让大家体会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最后请学生估算一下学校大约占地多少公顷,在学生激烈的争论声中结束了这堂课。
  这样的教学安排,把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实践中,又从生活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巩固新知
  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比如,笔者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在课前准备本班总人数情况,课上让学生自己编题,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学生兴趣盎然,编出不少分数应用题,如:“我们班一共有40人,其中女生占5/8,女生有多少人?”这是一道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题目,使他们感觉到不是在解应用题,而是在解决自己身边所熟悉的问题。
  4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运用于现实生活,使学生真正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可变性”后,让学生深入生活去观察这种性质的实际用途:“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做成三角板、三角支架、自行车的三脚架等。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可变性做成推拉门、电动门等。”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需要长期的培养。因此,教学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数学教学内容应该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近感的内容。当教学内容确定之后,不同的内容将会对教学产生不同的效果,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就会使教学活动过程显得枯燥乏味;有趣的内容,将会使教学过程变得趣味横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柳杨中心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27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