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中的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潘丽

  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倡导“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建立了新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强调“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这些新的课程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都离不开化学实验。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新的化学实验教学思想把实验教学的功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本文就新课改中的化学实验教学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树立新的化学实验教学理念
  1 、 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探究功能
  传统教学中的一个重大弊端是学生的知识几乎全部是从书本文字信息中获取的,学生在学习中缺少实验探究,讨论等实践活动,因而学生往往处于一种思维定势状态,对问题的理解和解释经常是借助于教材中现成的知识概念和知识理论,这正是造成他们科学素养低下的重要原因。科学探究的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元素,是科学的认识方法,探究实验有助于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去领悟、去体会、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结论的产生过程,让学生从客观实际中探求知识,让学生在收集信息,处理、整合信息中获得知识,探究实验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过分重视实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实验的探究功能和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只是通过实验,论证某个规律,使实验沦为知识灌输的附庸或点缀,因此实验教学也只是“把实验同教学捆绑在一起”,非常呆板地把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操作步骤和结果一一交代给学生,然后由学生按部就班地动手“实验”,他们根本体会不到自己动手后发现问题并总结出一些实验结论的乐趣,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这是“应试教育”模式下实验教学的“悲哀”。它挫伤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出来的人只能适应社会继承,不能适应社会发展。
  比如,对于“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的结论,可以设计出以下3种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1]教师演示实验:将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观察实验现象。
  [教学方案2]学生实验:将50 mL酒精与50mL水混合,观察实验现象。
  [教学方案3]学生探究实验:取几支量筒分别进行下面实验,事先预测结果,并与记录值进行比较。
  对比3种教学方案可以看出,进行化学实验的探究化设计,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此,按照现代教育的理念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实验教学中要将“科学探究”摆在与“科学知识”并列的位置,让学生在实验中去经历、感受,领悟科学过程,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水平。
  2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主体地位
  缺乏激情是很难做好一件事的,科学探究也如此。只有学生处于一种高亢的学习、探究激情中,学生的学习才会是主动的。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掌握技能与技巧,更要注重促进学生的智力,意志和情感的发展,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注意发觉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积极为他们创设探究的情景。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在和谐、宽松、民主的环境中,自主、合作、创造性地学习和实验,让学生尽可能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玩够、想够、说够,不要强迫学生去说老师钦定的话,或者重复课本上写出的话,充分体现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实验课和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型实验课中,师生行为大有不同。
  上述两种形式的实验课中师生行为方式的转化有赖于教师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的转变。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去合作、讨论与交流。正如教育家陈鹤琴所说:“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
  3 、关注实验过程,注重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化学实验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实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不重视过程的实验等于把生动活泼的化学现象变成了静止的某个预期的“结论”,何况这个“结论”学生从教师的演示实验和书本上早已知道,就像水平很低的侦探小说或者电影那样,没有悬念,引不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没有发现的快乐,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同时由于结论和书本所述的或理论所推测所预期的完全一致,师生无须为解释或探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发现的或未曾预料的化学现象进行思考,因而失去了许多了解或理解化学的机会。
  例如,关于分子不断运动的活动与探究,首先做一个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作为知识铺垫,然后试验分别盛有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两个烧杯放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会不会发生变化,并探究其原因――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让学生体验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
  二、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1、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敢于怀疑,善于怀疑,才能去钻研,去创新,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猜想,大胆向教师质疑问难,树立肯疑、敢疑和善疑的优秀品质。例如我在进行实验室制取CO2气体教学时,按照教材要求向学生说明了本实验中使用的盐酸为稀盐酸,结果实验一一获得了成功。但此时就有一名学生提出了问题:该实验为什么不用浓盐酸制CO2,若用浓盐酸的话会出现什么结果?我及时肯定了这名同学的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并按照他提出的方案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进行了上述相同实验,结果发现滴有石蕊试液的广口瓶中仍显红色,但澄清石灰水中未见浑浊,同时我又补做了一个实验:将盐酸直接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大家发现石蕊试液也变成了红色,于是从这个现象着手,请大家思考改用浓盐酸后能否用上述实验来验证CO2气体的性质,大家很快归纳出: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会干扰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实验,且改用浓盐酸后,反应速度太快,反应难以控制。整堂课中,我发现:学生动了,学生乐了,学生也得到了。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实验
  在实验 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做的实验,教师都应 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 让学生自己找出实验原理,设计和讨论实验方案,选取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仪器,还应检验学生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对学生实验方案中较大的涉及安全的错误进行纠正,对学生合理的建议及新颖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和支持,尽可能提供学生实验方案中所需的仪器并指导使用。对学生实验方案中有错误但不涉及安全的问题,教师也可提供仪器让学生去实验。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查找原因,解决问题,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完毕,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指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自我评定:①对自己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评估;②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③在以后的实验中要进行哪些改进。最后教师评定实验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参与了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不仅学习了化学知识,而且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到了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到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3、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
  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以实验室的活动为手段,自己去设计实验,选择仪器,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并允许学生到实验室补做或复习尚未熟练的实验内容。在开齐课本实验的前提下,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家庭小实验和课外实验,放手让学生去设计、动手操作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并查阅资料、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任重道远,我们广大化学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创新的精神投入到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探究功能,让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有效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其以后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45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