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传统荣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资本提升教育中的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通过对现有中国传统茶文化与茶艺的调查研究,结合分析积极心理学中心理资本的构成,与现在学生的心理状态,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探寻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具体方法,最终以获得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为目标。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大学生;心理资本
  【基金项目】2017年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课题:借助传统茶文化教育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究。
  国力的增强、经济的发展对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培养人才的基地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所以将茶艺作为载体,茶道作为桥梁,茶文化作为媒介,引领学生进入传统文化的自我修养和对中国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认知,从而树立青年学生民族自信、坚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道德观念、 法纪观念以及良好的心理素养。
  一、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简述
  茶文化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劳动人民以茶为载体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的相关活动与文化的传承。它的核心是茶。就它的定义而言,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它已经发展为社会进程中与茶相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虽与茶相关,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的茶文化,它是“中介文化”的范畴。总体上而言,它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
  茶事活动包括行为文化与心态文化。中国古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的敬茶习俗,此间,还包括以茶敬佛、以茶祭祀等风俗文化。而且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的茶艺习惯也大相径庭,各有千秋。这是茶事活动的表现方式之一。另一方面,人們在饮茶与品茶的过程中也包含新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均是在前期的活动中积累形成的。
  二、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研究
  心理资本是从积极组织行为学中发展而来的,是积极心理学的一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它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自我效能感(即自信)、希望、乐观、坚韧性(Luthan,Avolio,Avey,& Norman,2007)。
  (一)大学生坚韧性总体较低
  当代大学生因在成长经历中对苦难的缺失,造就一大部分人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抗挫折能力较差。同时,当代社会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大学生们面临着激烈的社会竞争、生活的不稳定、工作的高强度、压抑的个性等不利于发展的因素。因此,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感到迷茫,对自己、对社会失望,把自己定格在迷茫中不能自拔。
  (二)当代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高
  一部分学生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要做什么,对自己的未来与生活、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并不清晰。其次,目前的教育环境中,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利因素不足。目前的社会、学校、家庭对自我效能感的理解均为有限,相对于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而言就更为缺乏,能够挖掘学生的个体优势,专门培养学生的特殊才能,这种人云亦云的培养方式并不利于大学生高自我效能的培养。
  (三)大学生心理资本存在层次性的差异
  无乱是从按性别还是年纪等方面来看,大学生的心理资本都有显著的不同。特别是成绩对自我的认可度成为关键,成绩越好,心理资本认可度整体偏高;成绩越差,心理资本的认可度整体偏低。这也跟当代社会、教育与大学生性别有关。当代教育体制中,对成绩的认可影响了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在自我认识上基本用单一的方式进行。(王雁飞、李云剑、黄悦新在大学生心理资本、成就目标定向、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中得出,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非常显著,自信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很大。)
  三、传统茶文化对大学生心理资本提升的作用
  (一)传统茶文化的精神与价值取向
  1.“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孕育其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达到一种超凡境界是天人合一的精髓。茶是大自然的产物,其生长环境的特征与其生长的习性,造就了茶淡雅、脱俗的天然特性,这正好也顺应了道家所注重的“天人合一”观念。“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让中国的茶文化将饮茶与大自然完美结合,从而内化为中国茶文化的精神,让饮茶者的性情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并影响其言行举止,甚至其价值观和人生观。
  2.儒家的“中庸思想”深入茶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文化中,以儒家思想为主。而其中的中庸思想,成为中国茶文化的基本价值观。中庸,在我们的惯有思维中被误解成一种退缩、消极和明哲保身的态度。其实不然,中庸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是指一种平和的观念,对事物都持有一种恰当适度而客观冷静的态度,不偏激也不消沉,要锤炼出深沉而理性的内心。传统茶文化中的中庸思想:一是强调一个“度”,讲究的是火候、水温的高低以及茶叶的浓淡,恰到好处,如此方为好;二是“周全”,在茶事活动中,保持一言一行的周到,既不能过于热情,让人不知所措,更不能有冷落之意,让人尴尬。这种对“度”与“周全”的把控更是深入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中,磨砺了中国人的性格,同时,锤炼出了中国人平和淡然、文明高尚的民族性格。
  3.茶文化中蕴含的“禅茶一味”的思想。“禅”来自佛门,自东汉时期传入我国后,就在中国生根发芽,同时渐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从唐代始,佛学大家们便在为茶文化与佛教的有机结合开始了最初的尝试。“一沙一世界”“刹那即永恒”“小”与“大”的关系等具有禅茶一味的内涵的诗句与观念,便被记录。而寺庙中,专门开设茶堂,让佛门子弟更好地领悟佛学真谛。例如佛学所强调的,对于当今大学生的快餐文化与浮躁的情绪来讲,这种“慢下来”的思想有助于他们培养出宠辱不惊、镇定自如的心理素质,对其心理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让他们更能清晰地审视自我,平静其内心世界。
  (二)中国茶文化对心理资本的提升作用
  1.中国茶文化对打破人际界限有着显著的作用。据调查可知,人际交往障碍是当前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问题,而人际交往的问题主要源于其内心缺乏安全感,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明确的人际界限,它限制了同学们正常的人际交往,阻碍了心理健康成长。因此,通过传统茶文化中的品茶这一重要的茶事活动,能有效破解这一障碍。品茶文化在我国各个地区都普遍存在,在茶与茶的杯盏交错中会模糊人际交往的界限,打破人际距离。而在四川大量存在的茶馆、茶楼,就成为当地人寻求情感归属的重要载体。   2.中国茶文化对人际交流的促进作用。沟通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个体性格、生活背景、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引起了人际沟通交流的障碍。在传统茶文化中的品茶和茶道文化之中,人们会通过“茶”这一具体事件,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符合人际沟通障碍与人际交往障碍之间具有关联性的要义。对于茶道文化而言,其中不仅含有鉴赏的意味,也含有参与的意味,这就为大学生提供了相互欣赏的途径,也给予了他们修身养性的平台,进而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
  3.中国茶文化对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有积极的作用。在目前时代的大变革中,社会的诸多思潮相互作用,相互排斥,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群体往往借助网络资源来获取这些思潮的内容,他们缺乏对自我的监控,对蜂拥而至的信息完全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来进行认同。而茶文化中的赏茶文化元素中,包容并蓄、顺其自然、天人合一等观点,在思想层面上促使他们对自身进行不断反思与自省,对曾经的事件或人赋予新的含义与理解。
  四、传统茶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资本教育
  第一,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心理资本促进其健康发展的思想,积极开展传统茶文化讲座与选修课。整合学院现有资源,将茶文化的价值理念和人文精神同心理学相关内容结合,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其更具感染力,提升授课的效果。比如,在思想政治课等与心理素质教育有关的课程上,增加传统茶文化中中庸之道、禅理、天人合一等的内容教学,既能让课堂乐学、活泼,提升学生的乐观与希望,也可达到弘扬茶文化的目的,同时增加这些课程的思想深度。另外,在以此为主的课堂中都要秉承一个原则,那就是创新教学手段,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和授课,让茶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二,将传统茶文化的思想精髓融入大学生心理资本提升的各个方面,同时,实施因材施教,完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案。
  当代大学中,专业学科门类众多,学生类型不尽相同。例如,对于文科学生而言,因为课程和学生本身性格的因素,其感受性较强,感情丰富、细腻和敏感,往往对遭受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感受。对于这样的学生,更应该对其進行汲取茶文化蕴含的乐观豁达、淡然洒脱的人文思想渲染,将其融入学生心理资本的提升中。而理工类的学生,他们的性格更为开朗,大大咧咧、不拘一格是理工生的性格“标签”。针对这类学生,提炼茶文化蕴含的中庸思想就成为主要的方式,将其深入浅出地融入他们的心理资本教育中,对“度”的深入理解与内化就显得尤其重要性,这会让他们做事更加沉稳平和。
  第三,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对已有的教育考评模式与教学评价系统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适时地修改与督促,并且将对茶文化的教学内容与具体操作等,视为学生的评价标准并且记入学年总分当中,要加强其考试的严格程度,提升大学生对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与对传统茶文化的深入理解。让传统茶文化的思想更好地融入大学生心理资本提升的教育中去,从而增加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张阔,候茶燕.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基于本土心理资本理论的视角[J].心理学探新,2017(03):262-268.
  [2]傅佳.茶文化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6(01):243-244.
  [3]孙淑芬.中国茶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7(12):183-1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6859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