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此时的学生思维比小学阶段更加活跃,身心发展也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教师要想教育和引导学生难度系数更大,因此,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让青春期的他们都能受到正确思想的引领,道德品质得到陶冶,结合实际解决他们学习中、成长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把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引领作用充分体现出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制  课堂教学  研究  氛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3.110
   一直以来,道德与法制教学都存在着过于倾向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没有将该门学科的教育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完全处于机械的学习状态下,不断的背诵理论知识,为了考试而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的新时代下应尽快被打破,教师必须结合课程新标准,重新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构建,探寻出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帮助青春期的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
   一、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不应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应成为一个师生平等交流,互动的课堂。营造出这样的自由化学习氛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使他们更愿意向教师吐露心声。比如《青春期的烦恼》一课,可以让学生匿名用纸条倾述烦恼,在课上采用随机抽选的方式选取出几条与学生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不难想象,学生写出的这些烦恼具备共性,很容易激发学生之间共鸣,然后经过大家的讨论,最终各抒己见,确定最有解决方案。当然,教师适时进行总结,进一步简化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步骤。这样做不仅能促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还能通过扮演“知心天使”引导学生放下心中的疑虑和困惑,彻底摆脱青春期的烦恼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借用信息工具,创设生动情境
   新课程改革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是教育体系下的两个分支,具有同等的重要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在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利用好丰富网络资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集中于课堂。生动有趣的情境更能把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调动各项感官,使课堂教学获得全方位的发展。例如,在分析《意志坚强的表现》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关于邱少云为祖國献身的资料,也可选择一些尽管身体健康有缺陷但仍然在自己的领域有卓越成就的人的演讲资料、纪录片视频,比如,海伦凯勒、霍金等。通过动画、视频这类比较容易调动学生情绪的网络资源展开对新课的讲解,引导学生融入教学气氛当中,更能促进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而且还有效实现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制素养,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多种教学模式运用深化学生实践能力
   学校教育中法治教育占据重要地位,课堂时间学法用法不是很充分,所以课堂讲授与讨论只能两者选其一,因而选择第二课堂,以充实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填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教师在设置第二课堂活动的时候,使用主题班会,手抄报,征文的方式进行实践能力的深化。例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设期间,设置一个未满18岁青少年,用暴力威胁的手段抢劫公民合法财产案件的过程,期间需要明确一点,即抢劫行为是触犯《刑法》的,犯罪嫌疑人由于未满18岁,可能会从轻进行处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进行法庭模拟,让学生能在积极的材料分析中,进行模拟报告的填写,并针对青少年犯罪的个案进行系统化的审理,使得学生能具有良好的守法意识,也能让学生对法庭的作用有所了解,进而能强化其权利和义务,以做更多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事情,并能通过警示教育远离犯罪事件,避免侥幸逃脱的心理。上述活动的开设,让人能对法律意识更加深化,强化法律知识的使用,进而让法治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四、赏识教育,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赏识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而对于教师来说,就是给学生一个激励的目光或一句由衷的赞美。所以教师对于学生应“大方”,不要吝啬自己对学生激励的目光或由衷的赞美,因为每个适时的赏识举动都是兴奋剂,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从而树立自信。如果教师在与学生接触交往中,多说“你能行,你做得很好,你说得真好,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等这些鼓励的话,学生就会在教师的赏识中,多一份自信,多一份面对困难的勇气,从而增强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师一定要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尤其是后进生一定要及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潜能很大,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善于钻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课堂,就能够使教材中固定的文字内容转变为丰富多彩的、动态的生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所在,并且将所学知识反作用于生活,自觉运用于生活中,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以及道德与法律在生活中的力量,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1]谭宝铭.通人性和接地气——谈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两大特质[J].新校园(中旬刊),2016年8期.
   [2]张长青.学科融合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改革途径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6):176.
   [3]许凌洁.民航专业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S2):92-94.
   [4]张金根.初中道德与法制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1).
   [5]臧柳成.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中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7(84):11-12.
   [6]吴丽娟.浅谈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方法论[J].教育,2016(11):12-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6918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