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的河流”复习课教学设计(湘教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传统初中复习课形式简单、素材单一,以学生识记和评讲题目为主,课堂乏味,学生易感到疲惫。“中国的河流”复习课以学生身边的嘉陵江作为情境贯穿始终,复习长江、黄河的知识,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课堂共设计四个部分,主题分别为嘉陵江的源流特征、水文特征、河流利用以及河流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激活课堂学习氛围。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创设情境探索新知识,总结认识河流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树立人地协调观。
  关键词:中国的河流;复习课;情境教学
  一、课标解读
  課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内容解读:课标重在理解长江与黄河的水文特征、开发利用以及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载体主要是地图和其他资料。具体体现为,利用“中国内、外流区分布图”,认识内流河与外流河的基本概念,归纳总结内外流区的分布特征;运用“长江水系图”“黄河水系图”以及上中下游的图文资料,认识长江与黄河的源流状况和水系特征;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分析,理解长江黄河的利用方式和存在问题。另外,分析过程中,还应体现如何评价水能资源和航运价值的地理思维。
  设计思路:传统初中复习课以复习知识为主,强调知识目标的达成和巩固。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情境主导,结合乡土地理,以嘉陵江为案例,设计了三个由浅到深的探究问题:嘉陵江是外流河吗?嘉陵江的水文特征是什么?嘉陵江可以修建水电站和发展航运吗?通过问题探究的形式,对原有知识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改变传统初中复习教法,以探究促复习。在结尾环节,以嘉陵江利用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升华情感。本节课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学的教学理念,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回顾旧知,并在运用旧知的过程中归纳认识河流的一般方法,提高地理思维能力,树立人地协调观。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复习回答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布特征、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以及长江黄河在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能分析说出影响河流水系特征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总结,掌握分析河流的一般方法;通过活动探究,总结评价河流水能资源和航运价值的一般思路;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相互分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认识到嘉陵江等河流对于沿岸人类活动的有用之处;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正确利用河流的方式,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河流的一般方法;人类对河流的开发利用的经验和教训。
  难点:分析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因素;河流利用中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表1)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黄锡荃.水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6998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