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化学教学是学校的重要科目,是学生必须学习的主要課程。??创新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基础,创新是社会赋予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教师要在教学中应注意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做一个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能力;途径
   创新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基础,创新是社会赋予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教师要在教学中应注意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做一个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中学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就是要为将来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人才,它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上。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核心,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信息的获取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对化学知识的探索是全方位的,现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加大学生获取信息。所以我们首先在教学模式上必须打破常规的教学,传统教学模式是创新的绊脚石。要大胆创新,大胆实践,多采用启发式提问,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手段创新,学法指导创新,从一点一滴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老师有创新的意识,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才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定位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新课程则要求师生是课堂的双主体,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由知识的代言人、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学习者,由知识的权威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由过去的重“教”变为现在重学生的“学”,由重知识结果的接受转化为重知识的探究过程,由重学生的成绩转化为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由重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转化为重知识的社会性、生活性、实用性.只有确立了这些新的教育观念,才有可能变过去的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才有可能还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在这个课堂里,学生的思维才有可能真正的激活,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创新的绿苗。
   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化学实验不仅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观察对象,还可以作为创新的课题。学生没有好奇心,老师的教学就很被动。伏特没有好奇心,原电池的发现就要推后。例如:NH3的新课教学对好奇心的创设,我们就可以直接做NH3的喷泉实验。学生在一刹那对实验的“动感”现象和“色差”现象留下很深的印象,好奇心被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思维也激发了。学生通过观察“喷”的现象,强烈地想象到瓶内压强减少程度之大,从而得出NH3极易溶于水的结论。通过“无色变红色”的现象观察,也顺理成章地认识到NH3溶于水后溶液成碱性。
   三、强化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形式,它生动、简捷、有效,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我们在平时实施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分为三种形式教学:对于重要实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对一些要求不高的实验,可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要求学生设计或改进后上台演示;对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现象又不太明显的实验,教师先进行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的缺陷在哪里,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究的思维状态,进而改进实验。
   四、课堂讨论是创新的摇篮
   当教学内容需要突出重点难点时,当学生的知识容易产生误解时,课堂讨论便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讨论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便于集思广益。课堂讨论是创新的摇篮。例如:喷泉实验后学生很容易形成这样的误解——只有易溶于水的气体才可以设计成喷泉。氨气的喷泉实验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实验,而且还蕴涵着丰富的化学、物理学原理。所以每到这个新课时,我都会安排一节课作为一个研究性课题《喷泉实验的条件与设计》的探讨。这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来透过氨气喷泉实验的现象进行群体讨论发现喷泉实验的实质,在讨论中我主要安排从以下几个步骤着手:
   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联想到与我们生活中、自然界中产生喷泉的原理是一致的,形成压强差。
   氨气的喷泉实验利用了氨气的什么性质形成压强差的?学生已经知道是利用了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所以趁势引导,在实验中把氨气换成哪些气体也可以同样形成喷泉。在这一步学生已经可以归纳出不同溶解性的气体,感觉到溶解度不同的气体对喷泉实验的影响,意识到吸收液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设计不同溶解性气体,利用不同吸收液形成喷泉的实验设计,同时也完整归纳出形成压强差的条件。
   设计有色喷泉,如黄色的、黑色的、兰色的。在这4个步骤中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挑起,学生初步掌握了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很好的激发。
   最后以几个以往高考中能使学生思维得到发挥的有关习题来巩固喷泉实验的原理。在课堂讨论中我明显感觉到学生的思维拓宽了,他们敢大胆联想、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逆向思维是创新的蹊径
   生活中有许多逆向思维成功的例子。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了七种元素,这在元素发发现史上是罕见的。那么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就在于他运用了逆向思维。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发现了伏特电池,第一次将化学能变成了电能。化学家戴维则反其道而行之,进行了电化学研究,用电解法制取物质。1907年,他选用电解熔融的苏打和苛性钠制得了钠。同年用电解硼酸制出硼。1908年用电解法制备的汞齐加热制得钙、锶、钡、镁等碱土金属。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从事物的相反功能去探索、质疑,不仅加深了知识理解,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也有利于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甚至会发现个令人惊奇的新天地。如在讲化学键时,可要求学生思考以下是非判断题:
   1.极性分子一定具有极性键,那么具有极性键的化合物一定是极性分子。
   2.只有非极性键的物质一定是非极性分子,那么非极性分子一定具有非极性键。
   3.具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一定都只有离子键等。
   逆向思维就是在学生的心里中形成一种可逆性,正向思维转化为逆向思维时,途径就由单一性向多向性转化,有时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有机合成题中由原料设计合成途径制取产物,这类问题的解决往往用到逆向思维来获得解决的有效途径,或者是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相互联系解决问题。逆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蹊径,化学能能转化为电能,就是原电池;反过来,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就有了电解池。逆向思维同样是一种重要的创新思维能力。
   六、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在教学中应尽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的获得往往比直接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没有数、理学科繁杂的数学运算.老师在教学中应多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听课时,让学生领会教师的讲授思路。思路教学的关键就是将教师的思路转变为学生听课的思路。其首要的一步是教师应把教材的思路转化为讲课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潜心钻研教材,充分揭示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起知识体系,然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突出每节课的主线和知识点,使学生的思路按照主线和知识点去展开。
   总之,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教师要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调动他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积极因素,消除消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质疑,发现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学为所用的学生才是合乎我们这个时代所需求的。
   【参考文献】
   [1]李平.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探析[J].学周刊,2014(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045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