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新课改后怎样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学校的开设是符合新课改理念与要求的重要举措,而提升其教学实效则是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在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需立足于促进初中学生健康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采取可以改善当前道德与法治低效化教学问题的有效方法。因此,本文主要站在新课程改革的视角下,探索可以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课程;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当前国内基础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存在着低效化的问题,要求教师能够探索出对症下药的教学优化策略,以切实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际教学质量,推进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
  一方面,在初中课程体系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既可以让学生认识自我,并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还能让学生学会在为人处世时能够树立起自己的底线,在道德约束之下妥当地行事。从这一点来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能够让学生接触法律知识,使其初步了解法律,在懂得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善于在必要的时候拿起法律的武器来进行自我保护,进而维护学生个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原本名为品德与生活或者思想品德的教材名称则被统一改为道德与法治这一教材名称,意味着这一教材内容承担着两大责任,一则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另一则是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与法治素养,以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健康发展。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现状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为了顺应新时期的课程改革潮流,在课堂上引入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收效甚佳,但是也有一些教师的收效不理想。归根结底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或者教学方式方法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其新型的教学模式没能在课堂上得到贯彻与落实。
  首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所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缺乏一定的探究性,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倾向于被动学习,主动学习还是不够明显,这并不符合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还需在自我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发现这一问题,让学生能够产生主动探究与学习知识的欲望。
  其次,有些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引入了不少新型的教学方法,但是却流于表面,教师没能挖掘这些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际内涵,难以将其教育作用真正发挥出来。比如:教师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但却并不注重甄选合适的案例素材,有的案例比较陈旧,缺乏时效性,有的案例内容则与其要论证的内容并不相符合,没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感悟,发挥不出应有的教学实效。
  最后,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这一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所开展的生活化教学没能让学生感同深受。例如:教师的生活化教学缺乏当前的时代性特征,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其在课堂上没有话题可以说。
  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要注重在新课改的指引下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而思索可以改进其中问题的高效教学方法。
  三、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效的有效策略
  (一)开展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教学是可以促使学生发挥自身学习积极性和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针对有些教师在设置探究性教学问题时缺乏足够探究性的这一问题,教师要注重合理地选择探究内容。比如:在《感受生命的意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避免问题的浅层化。例如:有的教师是这样提问的:“你觉得生命有哪些意义?如何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些问题并非缺少探究性,但是却很难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即便是学生走进这一问题情境之中,学生所能够获得的东西仅限于表面上的东西。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某一知识或问题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这是教师需要着重思考与探索的内容。
  而对于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开展探究性教学,则可组织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跃的课堂讨论中来。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可以说说自己是如何发现和感受到生命的吗?”有的学生会说:“听胎动,我们可以发现和感受到肚子里正在孕育的生命。”也有的学生会说:“我只要碰一碰含羞草,它就缩起来了,它也是有生命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现和感受生命的方式,他们能够走进这个情境之中,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生命现象。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你们走过了十几年的人生,都见过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生命状态?”这就更加刺激了学生的思维,使其思维状态更加活跃,浮现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一些画面:身有残疾却努力爬行的人、在病床上与病魔斗争的人、原本身体健康却突降横祸的人等等。他们的身上存在着让人惊叹、敬佩、怜惜或者同情的生命状态,都让人不得不思考自己生存于世的意义。于是教师可以提问:“你觉得怎样的生命状态是最符合自己的追求的?如果你现在还没有那个条件达到这个状态,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努力?”通过这样一步步深入的探究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走进逐层递进的教学问题情境之中,促使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涵。
  (二)贯彻落实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可以迎合当前新课改要求与课程标准要求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其贯彻落实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之中,切实地将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进行有效地联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合理地选取符合学生身边生活的生活例子,让学生可以产生较强的代入感,将自己置身于生活情境之中,有效地调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比如:在“情绪的管理”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问题或者知识点,为学生创设不同的生活情境。
  例如:教师针对“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是可以感染的”这一知识点来创设情境:“今天同桌的脾气特别暴躁,小明只是在旁边和其他同学轻轻地说说话,都被他吼了一句:‘你们烦不烦,这么多话说,要说出去说!’小明本来的好心情本破坏了,恼怒了:‘你这人真搞笑!说话碍着你了!’这位同桌被小明这样反驳,就更暴躁了:‘我就说你碍着我了,怎么着?’于是小明和他吵起来了。”针对这一情境,教师可让学生进行探讨:“你们觉得这场吵架有意义吗?如何才可以避免?”这些场景在青春期是比较常见的,学生实际上对“情绪是相互感染的”这一点是深有感触的,这样的情境非常贴近学生现在的生活,使其积极地参与进来,融入到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三)将案例教学法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结合
  对于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法律部分知识,是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若是教师利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辅助教学,则可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知识的理解能力。比如:在“法不可违”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选择近些年来比较热门的违法案例来輔助学生进行学习。这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法律在生活中的实用性,还能深刻领会法律的威严。例如:2018年2月27日南京机场高速飙车的男子被判了刑,他当时的车速始终维持在140公里/小时以上,甚至出现299公里/小时的最高时速,显然是一种频繁的变道超车行为,这也是一种危险驾驶罪,已经被当地的人民法院判处拘役4个月,同时缴纳罚金5000元。当前有不少的人飙车,其中就包括了青少年,他们都以一种侥幸的心理来玩飙车,但是法不可违,一旦造成了危险驾驶罪,也就是触犯了法律的底线,依然会被依法处置。这可对青少年产生一种警醒的作用,也是非常适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的一种案例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法不可违”四个字的意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重新审视当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来予以改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教学活动中,并且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到有效的教学情境之中。此外,教师还可引入有效的案例来辅助教学,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邢志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09):148
  [2]任志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探究[J].学周刊,2019(10):63-64
  [3]杨秋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2)42-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055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