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创造民主、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本文着力探究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兴趣;方法;爱心;情景
   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愉快中学习,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那么如何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充满爱心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众多方法,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一个学生如果经常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这不仅有利于形成爱老师、爱班级、爱学校、对人生满怀希望的愉快个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会通过自己所感受到的爱去理解人与人之间应有的真实关系,并影响他对社会、对人类的感情和认识。形成与人友爱、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更会对这位老师所教的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致盎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否激发,课堂气氛能否活跃,首先要看师生关系是否融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详的课堂气氛。”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各个学生的生日,每逢某个同学生日,给这位同学送上一张自制的小卡片,写上一段祝福的话的形式,拉近师生间的感情,为营造一种良好课堂教学气氛提供条件。
   二、创设情景
   在课堂上,教师虽不是演员却胜似演员。教学中要学生动情,教师要先进入课文,进入角色,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进行富有情感的教学,以准确的情感,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通过情景教学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我在教《桂林山水》时,事先设计好课件,独立出现在屏幕上,浩瀚的江水、小船、山峰、绿树……然后,上课时让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描述组成画面。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组成了许许多多的画面。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视觉、听觉都受到了极大地冲击,既记住了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对作品的意境获得了独特的感受。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有众多因素,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正确的情感示范。
   三、动手操作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使学生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培植儿童的良好情感要发挥学生主动参予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融进自己的思想情感,创造新的形象来。上《草船借箭》一课,既重视安排充分的个体学习时间,让每个人去读读想想划划写写,也重视安排四人小组参与交流的形式,让儿童说说课文中哪些写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谈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靠的是什么?这四人小组的交流,儿童不是一味地听,更不是盲从,而是平等的合作的伙伴,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思想碰撞、情感交融、学习完善。这种参与交流不仅增大了教学的密度提高了教学的训练性交际性,而且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尊自信,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
   四、进行游戏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①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②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学生分组去的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③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五、适当赞赏
   渴望被赏识是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清代学者颜元说:“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都是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笔者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每节课笔者尽量多赞赏学生,不光赞赏一个两个,而是赞赏一群一批,甚至全班;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有了赞赏这一“添加剂”,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教学《在炮兵阵地上》一课,在初读第一次整体感知时,有学生认为彭总太凶。话说出后,见后面许多老师看着他,不少同学向他投来责怪的目光,神情十分紧张。我并不怪他打乱教学进程,而是笑着对他说:“你敢讲真话很好。不过,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说说好吗?”当学生说完,我引导学生针对几种不同的认识去读书思考,去议论交流。在结束讲读时,再让那孩子讲讲对彭总的印象,讲讲现在和开始的认识有什么不同。顺势进行了抓部分和抓整体,看现象和找本质的学法指导。鼓励学生的创见,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使学生处在良好的心境下学习,不仅学得实,而且养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
   可以说,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点的学生。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方法上的优良行为,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真心地爱学生,尊重学生、赞赏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就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喜欢语文,学好语文。
   【参考文献】
   [1]刘文娜.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华少年,2015(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09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