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童话,大道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以儿童为主要阅读对象的童话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学体裁,契合儿童的思维方式与认知特点,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引人入胜,备受儿童喜欢。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童话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其中蕴含的丰富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应观照儿童心理诉求,注重学生个性认知构建,从童话的文体特征出发,创设多元演绎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回归童话教学的本真,让学生真正体味童话中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课堂教学
   童话是许多孩子幼年时期的梦想摇篮,也是孩子的美好愿景及精神寄托。因此,童话对小学生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童话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其中蕴含的丰富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中,如果将童话故事当成一般记叙文来教学,一味地要求学生掌握字词句等知识,甚至给学生灌输思想,就会导致教学枯燥乏味,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影响,也缺乏童话教学应有的内在审美情趣和个性化解读,异化了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功能。为此,童话教学应走出误区,观照儿童心理诉求,契合儿童的思维方式与认知特点,从童话的文体特征出发,创设多元演绎情境,注重个性化解读,回归童话教学的本真,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回归童话教学的本真,应成为童话教学的重要共识。
   一、观照儿童心理诉求,摆脱思想教育的束缚
   童话内容往往想象力丰富,且表达手法夸张,语言通俗,情节生动,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可以说童话故事伴随着小学生的成长,是他们最美好的童年记忆。在教学童话时,教师不要一味地强调思想教育,应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尽情享受童话中故事情节带来的阅读快乐,即学生使一时没有明白故事所表达的道理,教师也要遵循他们的认知特点,给予他们感悟的过程和时间,不要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让学生戴着“有色眼镜”阅读,那样既会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困惑又达不到教学意图。
   童话故事《谁的本领大》讲的是风和太阳的故事,一开始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本领大,但经过两次比本领后,他们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对方的长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各有所长,人一定要谦虚的道理。课上,笔者并未向学生灌输这些大道理,而是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使学生先沉浸在故事的情景中,然后开展班级讲故事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互相讲述故事的内容,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笔者适时提醒太阳和风就像两个小朋友一样,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朗读时要注意不同的语气,随即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讲述。在学生熟悉课文、复述课文后,再次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自己读懂了一个什么道理。课堂一阵热议,同学们一致认为:太阳和风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做人要谦虚,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能用己之长处比他人之短。同学们精彩的理解、独到的见解再次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并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故事,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掌握故事情节后展开思维训练,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可见,不进行大幅度的思想教育,是比较明智的选擇。
   二、注重个性认知构建,摆脱知识灌输的窠臼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童话的阅读过程是学生的心智活动过程,每个学生对阅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不一样的,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同一篇童话形成统一的认识,这样做是不对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认知特点,即使是成人对同一部文学作品的评价都褒贬不一。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体验,富有童真童趣的感悟虽然在成人眼中很是天真,但都是他们积极思维的情感流露,教师应尊重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注重学生个性认知的构建。
   课文《蜗牛的奖杯》讲述了蜗牛获奖前后的情形,画面生动,寓意深远。在教学时,笔者先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读,抽查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状况,发现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感悟,有的学生说:“蜗牛身上背着的壳原来是蜗牛获得的奖杯,它不愿意放弃得来不易的奖杯。”有的说:“早知奖杯这么沉重,压得蜗牛的翅膀都退化了,还不如不要这奖杯呢。”有的说:“蜗牛也太炫耀了,只要有本事还怕奖杯跑了?”对于学生预读的情感体验,我都一一肯定。然后引导他们进入深层次的文章阅读,组织课堂讨论活动,让学生在争辩中纠正自己思维的误区,获取有价值的感悟。在成果汇报环节,学生的感悟虽然还有很多不同,但都有了明显提升,如:“我们不能像蜗牛一样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成绩是属于过去的”“明白了不进则退的道理,我们要有进取精神”等,这都是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索后获得的具有个性化的解读和情感化的表述。
   童话就是刻意营造的一个虚拟世界,通过夸张的语言和丰富的情节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和想象,激发出他们个性化的童真感悟,童话教学不应成为教师知识的灌输课,如果只强化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就不会有学生精彩语言的闪现。因此,教师应摆脱知识灌输的窠臼,给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尊重他们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让学生乐在其中,感受童话世界与众不同的魅力。
   三、创设多元演绎情境,避免陷入思维的模式
   与其他课文不同,童话具有情节性、情感性,高效的童话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童话素养,用童话的思维和视角向学生全面阐释童话的内涵,而不是照本宣科。如果教师缺乏童话教学能力,重讲授、重说教,缺少丰富的现象力,不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去设定教学目标,从成人的角度理解童话,就违背了童话教学的初衷,与新课程标准背道而驰。教师应跳出一般课文的教学模式,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多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演绎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童话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这样的教学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童话教学应有的童趣。
   课文《狐假虎威》是一部经典的儿童童话故事,告诉读者仗势欺人只能嚣张一时,不堪一击。故事情节很熟悉,课文内容较短,学生读起来不难。但是如何让学生懂得些什么、领悟点什么,真正揭开课题本质呢?笔者认为,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自主阅读,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特征,并展开角色表演前的讨论,有学生说:“老虎是兽中之王,表演时说话的语气要显得高高在上、傲慢霸道。”也有的学生说:“狐狸比较狡猾,模仿时要有一副奸诈嘴脸方能体现他的本性。”学生凭着自己的理解尽情展示着老虎的威武和狐狸的狡猾,当狐狸的表演者带着洋洋得意的表情耀武扬威地出现在大家眼前时,学生顿时感觉十分讨厌,有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又不是你的本事,得意个啥?”这种戏剧化的表演加深了学生对文本阅读的理解,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角色特征,对“狐假虎威”的理解水到渠成。
   在童话教学中开展角色演绎活动,不仅能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角色体现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童话内容的理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明白蕴含其中的深刻道理,体验童话世界不一样的精彩。
   总之,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趣味性的虚构故事,不同于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如何让学生自行体会童话教学中蕴含的丰富思想,需要教师发挥适当的引导作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发现问题并不断反思纠正,积极探寻适合学生的童话教学方法,使童话教育步入正确的轨道,以学生的自行体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一定会让学生心中的童话世界更辽阔、更美好。
   参考文献
   [1]蔡呈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不能这样做[J].读写算(教研版),2015(19):219
   [2]谢娟.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3(11):59-60
   [3]唐光超.把童话教成童话——小学童话教学的误区和策略[J].中国教师,2012(1):63-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090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