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构建高中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效,是新常态下各行业必须努力践行的行为准则。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出自己的一些肤浅观点。
关键词: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新课改与新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可教师们的脾气似乎也愈发愈大,常常感叹学生基本功不佳,计算不力,甚者有更多的低级错误。但我们更应深切地明白:即使内心再多焦虑与困顿,我们依然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纠正与提高,哪怕就那么一点点,依然要打造有效课堂,甚至高效课堂,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对营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谈几点意见。
一、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学过程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师生互动。课堂教学要遵循如下原则:
(一)以学定教:以学定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意愿,调整、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确定现场教学方法。从横向的角度说,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和经验,使学生有自主确定———至少有参与确定具体学习目标和内容的权利。从纵向的角度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中来。
(二)先學后教:先学后教的含义是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先学后教符合教学的一般规律,因为“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省也”。教师的教应在学生因“知不足”而“自反”的时刻以及“似懂非懂”的时刻。先学后教要求教师由首先研究“怎么教”转到首先研究“怎么学”。
(三)少讲多学:多学少教要求教师要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多和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需要教师去做辩证的认识和处理。从教的内容上看,少教意味着教师要把握重点、少教意味着要教在点子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每堂课集中精力解决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两个问题,而不能面面俱到平均用力。从学的角度来讲,多学就是要注重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的教唤醒、激发学生的智慧,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以教师的“教”替代学生的“学”。
(四)控制难度:有时,教师为了拓展学生知识,不注重学生的实际,喜欢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大量高考题,或者所谓的“名题”“好题”,而这些题目往往技巧性强,难度较大,导致大部分学生跟不上。课堂教学要重视基础、重视通法,不宜讲太多偏题难题,不可轻易拔高,否则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严重浪费教学时间,甚至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使教学目标恰当,难度适中,甚至宁可降低难度。实际上,课堂教学不可能一步到,尤其是对于高一、二年级学生,不要总是拿高考的标准来要求,要循序渐进。适当降低难度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学得更好,而且有利于学生信心的竖立。
(五)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每一个知识方法的学习,都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教师要转变观念,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把学生被动听课被动学习的课堂,转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习的参与者和诱导者,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从我做起首先应认真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更应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规律,要引领学生,不断自我学习,从而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二)积极主动地发挥集体作用。科学规划定位积极主动地发挥集体作用,以互研组为单位,紧紧围绕课标,研究考纲(把握学科知识内容与要求,考试的技巧和情感,乃至学科中命题重点与发展趋势等),探讨教材(会证明教材的每一个定理,会求解教材中的每一个例题、习题,会总结教材中的每一种题型),了解学生,走近学生(基础不实、计算不力、书写不规范),然后从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技巧等三维目标着手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三)课前精选整合、课堂精讲精练。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课前认真备课,把可能遇见的情况逐一解决,同时归纳近几年高考题型与点。课堂尽量从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技巧出发,引领学生,动手操作,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四)加大检查落实力度,确保学习效率。课前、课后强化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记忆,对一些重点知识、一些性质进行不定时的检测,及时检查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因材施教,提高成绩,确保课堂高效。总之,课堂上应该怎样为学生创造这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营造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认真思索的,也永远是我们的方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090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