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历史教学中“人物代入”法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历史教学离不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的学习,虽说历史不能重现,却是可以想象的,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更需要学生的想象力。 “人物代入”有助于学生对历史进行更好的学习和认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适当运用“人物代入”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关键词]人物代入;历史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7-0066-02
  本文所指的“人物代入”并不等于角色扮演或者历史舞台剧表演。情景剧表演虽然非常受欢迎,但是费时费力,需要学生写剧本和排练,而且演出也只是涉及少数学生,并不是全部学生参与,所以难以经常开展。而“人物代入”是一种思考和解决历史课堂问题的方式,每个学生都可以把自己代入到教师创设的历史情境中,把自己当成里面的历史人物。以下是笔者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人物代入”法的一些经验体会。
  一、“人物代入”式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常常涉及久远的事物,因此课堂导入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拉近历史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学生带入教师创设的历史情境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课堂导入对开启学生的心智是十分重要的。“人物代入”式导入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导入方式,在课堂一开始就能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
  如在教学《祖国境内的远古人居民》一课时,可利用视频设置情境,让学生仿佛进入原始森林:“有一天醒来,你发现自己身处洞穴中,走出洞穴是茂密的森林,从湖水的倒影中你发现自己变成了类似猴子的古猿人的样子,接下来你会经历什么呢?”让学生带着古猿人的身份经历古猿人一天的生活,包括吃的、穿的、用的等等,让学生对原始人类有更深的认识。当然也要提醒学生,古猿人不等于猴子,不能完全把自己想象成动物园里的猴子,猿人是比猴子更高级的动物。
  再如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先给学生展示以下史料:在19世纪,鸦片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消费品,有人戏称鸦片成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后的第八件事了,可见鸦片被人们接受的程度之广泛。吸食鸦片,在任何地方人们都不仅不需要避讳,而且成为日常的待客之道,犹如现在之烟酒待客。鸦片和烟具就堂而皇之地摆在每个家庭的厅堂里,以便随时供家人或客人享用。无论在普通民众之家,还是在官宦商人家庭,吸食鸦片都是一种正常的消费行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烟毒文化”,这是19世纪中国文化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根据上述史料,可让学生化身为晚清时期的普通百姓,体验那个时期的落后与腐朽,感受鸦片危害之深。
  二、运用“人物代入”法能贯穿课文主线,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主线即课文内容主旨,在历史课文的学习中就如同一条线,把该课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在某些类型的历史课中,可以把“人物代入”作为贯穿全课的主线,比如涉及某朝代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
  如教学《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时,以“人物代入”的方式设计:穿越时空隧道,以宋代游人的身份到宋朝都城东京游览一番,看看北宋人们的衣食住行。旅游要求:在旅游中必须体验北宋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你要穿什么样的衣服?你认为北宋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最好玩的地方是哪里?会看到哪些表演节目?入城后你将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到达不同的目的地?当你玩累了,你要到哪里休息?晚上你会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这样的设计更符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把历史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买特产,有学生建议买鞋子,此处可让全班学生讨论该建议的合理性。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缠足陋习在宋代已经开始,并进一步了解陋习的危害,用来指导我们今天的生活。
  三、运用“人物代入”法有助于学生多角度了解历史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立场上会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初中历史教师要慢慢让学生了解辩证史观,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历史。如评价某一历史事件,可以让学生把自己代入到不同的阶层人物中体会,从而使评价更客观公正。
  如教学《科举制的创立》时,关于对隋唐科举制的评价,可以让学生代入两种身份——统治者和科举考生(考生还分考试成功的考生和没有考试成功的考生),从而比较容易得出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但是它也成为统治者思想控制的工具,在科举制的影响下,人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求知求真,而是为了获取功名利禄。这种具有强烈功利色彩的读书观、学习观,造成当时的人们对读书学习抱有异常态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等便是这种畸形读书观、学习观的真实写照。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是对这种病态现象的嘲讽。
  再如教学《血腥的资本积累》时,对三角贸易进行评价,可让学生分别代入欧洲资本家、非洲黑人、美洲种植园主三种身份,从不同角度评价三角贸易。对非洲:使非洲丧失了数亿的精壮劳动力,可以说三角贸易对非洲经济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作用,造成了非洲的贫穷与落后。对美洲:为美洲带来了许多精壮劳动力,加速了美洲的开发与发展,促进了人口的流动以及文化的交流。对欧洲:奴隶贩子回到欧洲后,把从黑奴身上赚来的血腥钱投入工商业,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贩卖黑奴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四、运用“人物代入”法有助于学生提出质疑,培养想象力
  在我们的固有观念中,历史应该是神圣和真实的,不容篡改的,因此历史教学应力求严谨,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严谨的历史面前,学生不能有自己的想象力。相反对历史的学习和认识,离不开想象。历史具有学科特殊性,课本内容一般是学生不曾接触的事件和人物,不能借鉴平常的经验。那么,怎样把现在和过去连接起来?想象力是很好的桥梁。历史是需要想象的,没有想象,历史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生命力;没有想象,历史课堂就缺乏吸引力。运用“人物代入”法能让学生化身为书本中的历史人物,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了解、观察与经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了解历史发展变化,感悟历史。这样既能学到书本知识点,也能增加学习乐趣。
  “人物代入”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想象的空间,在历史空间中,学生可以对历史课本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图片等提出质疑。如在《贞观之治》讲述女皇武则天的内容中,书本对唐高宗做了一个小注释。唐高宗:唐太宗的儿子,懦弱多病,很少理政。学生在了解了唐太宗、唐高宗和武则天三者之间的关系后提出了质疑:敢于和自己的父亲争抢女人的人,应该不能用懦弱来形容。学生有这样的质疑是值得肯定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查找资料求证观点,学会学习。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不提倡固定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但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思考和质疑,课后学会求证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的方法,就是好的教学方法。“人物代入”教学法用在合適之处,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历史时空中遨游,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质疑能力,使学生懂得学习,爱上学习,并能在学习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   参   考   文   献   ]
  [1]  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94.
  [2]  赵士祥.神入历史与想象力培养的教学建构[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1):28-34.
  (责任编辑 袁 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165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