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EDA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EDA技术是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核心,EDA课程也是目前各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EDA课程的内容不仅理论丰富,而且实践性也比较强,在开展理论课程时,应该充分分析研究课程内容的特点,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实例教学;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应该注意开展实验的方式,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开展考核时,可以通过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结合的办法,更全面地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EDA;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4-0135-02
  EDA是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缩写,即电子设计自动化,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融合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核心[1]。目前,EDA课程是各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通过学习EDA课程,可以了解现代电子设计技术发展的历程、核心技术,掌握EDA平台和PLD器件的使用方法[2]。笔者所在高校的通信工程专业把EDA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开设。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EDA课程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有一些思考,也开展过一些改学改革的探索。现就如何提高EDA课程教学效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注重实例教学,加强示范引领作用
  EDA课程的知识,按内容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三部分[3]:1)概念原理:包括EDA技术的发展历程,EDA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以及EDA技术及PLD器件的基本原理。学习方法比较偏重于记忆。2)语言语法:用于电路建模的HDL(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Verilog HDL,等等)语言语法。学习方法与一般的语言类课程(如C、C++、JAVA,等计算机语言)相同,需要采用记忆和练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3)操作技术:包括一些主流的EDA软件平台和主流PLD器件的使用方法,并把这些软件、硬件知识结合起来,开展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学习方法偏重于动手实践。
  在分析课程内容后,通常会把课程内容分为理论课部分和实验课部分,把概念原理、语法知识归入理论课,把语法训练、操作技术归入实验课。这样,会人为地把课程内容割裂为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理论部分知识的理解,难以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融会贯通。比如:“综合”(Synthesiss)这一EDA的重要概念,纯粹使用文字来描述和说明,比较生涩难懂,并且在电路从建模到实现的过程中,“综合”还要分为“自然语言综合”“逻辑综合”“结构综合”等多种层次,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又比如:VHDL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及其支持的运算符,虽然是偏向记忆的内容,但如果完全只依靠记忆,难以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在运用VHDL进行电路建模时,学生通常会感到无从下手。
  因此,在EDA理论课堂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强调示范教学的作用,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引导他们养成努力探索、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4]。比如,在讲解“综合”这个知识点时,可以把后续介绍EDA平台操作流程的内容穿插讲解,通过在EDA平台上建立工程、輸入设计、分析编译、布局布线等过程的演示,直观地把“综合”的作用展现出来,进一步告诉学生:“自然语言综合”就是把电路功能的描述(功能说明书、直值表,等等)变为HDL建模,即设计输入;“逻辑综合”是EDA平台分析综合器(Analysis & Synthesis)所做的工作,会把电路的HDL描述变为RTL网表;“结构综合”是EDA平台布局布线器(Fitter)所做的工作,把电路的RTL网表映射为具体PLD器件上的连线结构。这样,通过示范教学的方法,把抽象的知识点化为具体的软件平台的操作步骤,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又比如,在介绍VHDL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时,打开EDA软件的文件目录,打开“STD”库的文本,把基本数据类型定义的内容展示出来,把查找数据定义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把完全依靠记忆方法转换为检索信息的方法,减轻了学生对内容记忆的负担,也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实验课堂引入项目驱动,加强实践训练效果
  实验课是EDA课程不可缺少的环节。实验课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HDL语法训练和EDA平台的操作训练,通过训练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编排实验内容时,通常会把按教材内容编排实验,并把每次的实验内容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不同的类型。使用这种方式编排的实验内容,与教材结合紧密,容易实现实验课与理论课步调一致,并且各个实验的难易程度界定明确,方便管理。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1)“验证性实验”过于简单,且过程比较枯燥,难以引发学生兴趣。2)“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内容丰富,学生自主度较大,但实验难度与“验证性实验”相比,跨度较大,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比较困难。
  在实验课堂上适当引入项目驱动:把每一次实验课的文档编排为一个“小项目”[5],每个“小项目”既有基础验证部分的内容,也有较简单的综合设计部分的内容,并且实验结果有一定的趣味性或实用性;每次实验课的“小项目”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或阶进的关系,前面的“小项目”是后续“小项目”的基础,后续“小项目”逐步整合前面“小项目”的内容,慢慢形成一个较具实用性的综合项目。这样,把实验内容编排的思想从“从前往后”转换为“从易到难”或“从小到大”,更符合人们认知理解的规律,有利于提高实验课的效果。比如:把EDA课程的实验内容编排为若干个项目:“点亮一个LED”“LED流水灯”“LED数显计数器”“LED按键计数器”“实用电子钟”,项目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后续项目逐渐把之前的项目进行整合,最终实现了一个较有实用性的电路。并且,每个项目都有一个易于观察的结果,能激发学生兴趣,实验课的训练效果可以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时,易于观察的实验结果也有助于教师对实验结果的量化评价。
  三、考核方式多样化,全方位检查学习成效
  传统考试采用笔试的方式开展,考核方式比较容易实现客观、公正的原则。笔试的形式对于考核理论知识(如概念、原理、语法等)是合适的,但用于考核操作能力就比较困难了。相比于笔试,操作考试又过于注重操作流程,不利于对理论知识的考核。
  EDA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他们掌握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6]。为了能较全面地检查学生学习的成果,EDA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要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可以采取笔试考试加上机操作两方面结合的形式开展EDA课程的考核。可以依托实验课的内容,扩展一些设计性的部分,作为上机操作的考核题目。上机操作考核的可偏重于流程或设计两个方面,具体可根据需要选择确定。
  EDA课程是一门内容多样化的课程,既有理论知识,又强调动手能力。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凭借对EDA课程的理解,总结了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开展了一些EDA课程教学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今后将继续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EDA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潘松,黄继业.EDA技术实用教程——VHDL版(第五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殷伟凤.边干边学的EDA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1,(32):53.
  [3]刘雅举.提高电子类专业《EDA技术》课堂效率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6):240-246.
  [4]程开业.EDA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4,(5):18-20.
  [5]戴彦.EDA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4,(11):108-109.
  [6]祁昶.基于任务驱动的EDA教学方法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3,(22):161-1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271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