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教学内容量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同课异构”是基于同伴互助合作理论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现象。要求教师在采用同一教材内容或教学内容时,确定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及课本内容解读的基础上,对教学构思设计,建构不同的教学过程从而达到的不同教学效果、展现不同的教学风格,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同课异构 教学容量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2.127
“同课异构”现如今还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现象,弄清楚其内涵、开展的意义、开展过程中的误区和开展的方式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同课异构对于小学教师发展的意义
(一)同课异构是教师通往专业化彼岸的一叶扁舟
新课程改革对每位教师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今小学教师已不再是简单“教书匠”,而应是具有反思精神和学习能力的研究型学者。“同课异构”帮助教师从相对封闭的教学环境中走出来,在互助合作的过程中完成从“教书匠”到“研究型学者”的转变。备课让教师对于同一堂课的教学提出自我的看法,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相互启发,探索研究出更好地教学方式;听课让教师加深体验和感悟,获得分析和反思的案例;评课让教师广泛听取意见,明确教学中的不足,并结合自我反思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更深刻的见解。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同时又是教师通往专业化彼岸的一叶扁舟,可谓一举两得。
(二)同课异构是展示教学个性、优化教学过程的良好平台
人常说“字如其人”,其实对于教师而言往往是“课如其人”。不同教师课堂风格是千差万别的,有的言语风趣、气氛活跃,有的情绪饱满、慷慨激昂,有的则沉闷乏味、单调无趣,造成这种差别的一大原因就是教师的个性不同。社会学家米德曾说过,一个人就是一种个性,人不同,课自然也就不同。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个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氛围的创设和教学策略的选择都会彰显出自身的风格,这种风格就被称为教师的教学个性。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可以让中小学教师在处理集体备课和个人特色教学的关系时广开思路、大胆尝试,建构出带有鲜明个人色彩的精彩课堂,充分显示自身的教学个性,在同课异构的舞台上一展风采。教师在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中往往要经历教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再设计、再上课等一系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反馈,对学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有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反思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从而可以消耗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质量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
二、同课异构助推小学生有效学习
(一)同课异构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隐形老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不仅要能够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要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真正变成热爱学习的主体。“同课异构”能够拓展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发散性思维,给学生较大的思维活动范围,有利于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语文学科不像一些理科类的学科可以用实验和数据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但是语文学科的知识也不会像理科类学科那样明确清晰,它本身带有非常强的综合性,涵盖了历史、哲学、自然、艺术等多个领域,这样就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和思维空间。教师不能一味的灌输知识,而应当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发散轻松的课堂中享受学习。
(二)同课异构促进学生良好的成长
融人文性和工具性为一体的语文课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个性化的成长。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未来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学会生活”的人。素质教育提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学的重点。这都表明教育的核心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的成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作为一个个有自我思想和灵性的人,不仅能够在语文课堂中获得语文知识,更能提升思想内涵、文化素养,获得做人的道理,甚至改变对待生活的态度。学习的过程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从他自身的认知起点出发,向课程学习目标不断向前行进的一个过程,一个认知发展的过程。由于不同的成长背景,在进入课堂以前每一位学生都是不同的,教师不能局限于学生的现在,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关注学生的未来。同课异构教学不仅是对课堂的一次重塑,更是对学生的一次发掘与探索。教师每上一堂课、每听一堂课都能更准确的定位学生,明确学生想要的是什么,从而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创设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理想化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最大受益者,让课堂成为学生良好成长的起点。
三、同课异构是差异教学的实践形式
华国栋教授认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根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学生的智能分布在语言、逻辑、空间、音乐等多个方面,而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又具有阶段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所以不同的学生其学习需要必然是不同的。作为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更需要教师能够发现学生的智力差异和优势智能。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虽不能面面俱到式地满足课堂上每一位学生的需求,但是可以一改以往的教學模式,鼓励教师在再认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在同伴教师合作的帮助下,在深入了解学生的过程中,在反复上课评课的反思里,寻找到一种更好的教学策略,尽可能扬长补短,达到良好的差异教学效果。
四、结语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同课异构不仅能够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而且可以加速学生学习成长和课堂转型的脚步。扬长补短,走出误区,在课堂氛围、课堂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合理“异构”,一定能使语文课堂发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总之,“同课异构”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彰显教学个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梁添明.对两节同课异构阅读课的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2008,31(7):28-31.
[2]邬郑华.同课异构异彩纷呈[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3,(2):48-49.
[3]徐文垚.从两节同课异构课的对比分析看课堂有效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5,0(5).
[4]王春侠,范立彬.同课异构——助力翻转课堂[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328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