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地理部分教学内容的归类研究及教学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从高中地理教材中精选了八个知识模块进行分类研究,依据学生的认知需求,通过拆分整合,归纳为记忆和理解两大类,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借鉴资料。
  关键词:地理  教学内容  分类
  现代教与学的理论对教学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教学是指在教育的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學”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的个性,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在这样的教学方式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差异就与个人的认知能力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形式主要有三种:文字、图形和声音,对所获的信息处理方式简单的可以概括为记忆和理解,基于这种基础,在本文中我们对教学内容的分类标准就确定为记忆类知识和理解类知识两大类别。我们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筛选了八个知识模块进行分析,通过拆分整合,形成两大模块:
  一、记忆模块
  (1)地球上的水。这部分内容从世界水体整体分布知识开始介绍,随后把水体分为两大部分:海洋水和陆地水,分别介绍了它们的储量、分布等知识,提出水资源的笼统概念。接下来详细介绍了水体的运动:水循环和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从他们的运动原因,运动形式及环节入手,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想象空间,但落脚点还是要记住这些运动规律。最后对各种运动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介绍。通篇看来,这部分内容并没有给学生提供太多的思考空间,理解的内容也是建立在生活常识的基础之上的认知,所以这部分内容我们就把它放在记忆类别的模块里面。
  (2)我们把环境问题也放在记忆类别里面,可能有些人不认同,这就要考虑到我们的实际情况,我们的教学环境很封闭,学生们从小到大基本上就是家校一线,环境问题对学生们来说就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之类的认识,小的像城市的环境问题都认不全,大点的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只能从课本上获得一些浅薄的印象,因此环境问题对我们学生来说就是一个记忆积累的过程。
  (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这部分知识主要对资源的分布情况、资源调配的原因、调配路线的建设注意到的问题以及对调出区、调入区及沿线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学习,其考查内容是建立在区域地理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把这部分知识也归入记忆类模块。
  二、理解模块
  (1)地球上的大气模块从大气的受热过程开始,经过对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及影响的知识学习最后推进到全球气候分布规律,其逻辑过程严密,知识环环相扣,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很高。尽管要求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但就这部分知识本身来说,对理解能力的要求要远超过记忆,经过我们的实践证明,这部分知识就算背得再熟,不能理解其因果关联,在实际应用中几乎没有作用。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这部分知识要描述只需要几句话:整体性就是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其中一种要素发生改变会引起其他要素跟着一起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差异性就是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环境各要素是不同的,其表现既有规律性又有非规律性,规律性表现为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当差异分布不具备以上规律,就叫非地带性。一句话总结,同一区域内自然环境各要素具有一致性,不同区域间自然环境各要素表现出差异性。这种简单的表述在实际应用中是无法解决具体问题的,所以这部分知识重在理解,贵在实践。
  (3)人口问题是一个动态的社会问题,掺杂了太多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其中又包含了人们思维观念的的转变。作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新的研究结果,新的关联概念等等层出不穷,在课标上的考察侧重是材料解读和信息提取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要从人口数量、人口容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引起的机械增长率、生育率、人口年龄构成、人口年龄结构反映的问题等一系列概念作为着手点,依据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基本上没有记忆方面的要求,对社会认知和社会实践知识要求很高,不能理解信息含义,就无法解决问题。
  (4)区域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区域地理环境基础上的,在基础上对记忆知识有一定要求,但不重要,因为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方向是不同的。对于这部分知识的考查往往侧重于在已知的区域条件下,如何合理发展区域经济,也就是对区域的区位条件的考查,仍是对信息解读和应用能力的考察,只是在区域地理的记忆方面与前几个模块相比要求更高一些。
  (5)城市与城市化问题和人口问题一样是一个动态的社会问题,因为它的涉及面比人口问题更广,其衍申出的考察方式和考查内容更是多种多样,如城市的人口问题,城市的环境问题,城市的交通、住房、就业等问题,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判断问题,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等等一系列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考查多与实际问题挂钩,很难提前预设问题和答题模板,还是要依据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同样对社会认知和社会实践知识要求很高,不能充分准确理解信息含义,就无法解决问题。
  对这八个知识模块的分析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给我们的教学设计提供一种借鉴,使我们的教学设计过程能够少走弯路,提高教学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22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