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活用史料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史料教学成为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得到了广大初中历史教师的重视。史料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多年初中历史教学经验,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选择利用史料教学进行了相关探讨,以供广大初中历史教学进行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  史料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2.042
   历史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历史,记住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学习历史,学会如何研究历史事件。史料是历史事件的“承载体”,也是目前研究历史事件的基础。史料对于历史来说,就好比是水源于池塘一般重要,没有史料的历史没有任何说服力,缺乏完整性以及真实性,在教学时学生难以理解。在目前的历史课本中,通常只会记录部分历史,事件缺乏完整性,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会运用史料进行知识拓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史料选取要贴近学生认知水平
   教师在选择史料前要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史料的选择要科学合理,能够起到对于课本内容的辅助效果。教师在选择引入史料时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是一个基本点。很多史料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尤其是那些涉及到古汉语或者文言文的内容,这些素材学生不仅在语言上可能有理解障碍,学生如果没有完备的历史背景知识,对于这些内容的感知很可能只是停留在表面。这些问题都会在课堂上出现,因此,教师选择史料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了解哪些史料是能够被学生理解与吸收的。在这样的基础上选择引入课堂的素材才能够起到显著的教学辅助效果,不仅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轻松,学生也可以以一个不一样的视角理解课本上谈到的那一段史实,这才是将史料引入课堂应当起到的效果。
   二、合理补充史料知识
   因为年龄等客观因素,初中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没有实现完全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约束,造成学生在学习历史与社会知识中,依然停留在表面。另外,很多教材知识并不具有史料,即便有少量史料学生也无法有效理解。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时,讲解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为学生讲解相关的重难点知识时,教师要合理为学生收集相关的史料,来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在选择史料过程中,不仅要根据教材内容,更要注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保学生能够有效理解史料内容。
   例如,在对学生讲解“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的相关知识中,有一些关于大运河的史料,但是学生对教材中的史料缺少全面的了解,认识的较为片面,依然会将隋朝的灭亡与大运河的开凿进行联系,这一片面的理解无法使学生正确认识大运河。因此,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将片面的史料进行有效结合,然后对学生进行讲解。教师在使用史料过程中,每个史料都具备一定的片面性,但是将其进行有效结合,便能够对大運河进行全面认识。所以,教师在选择史料中,必须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掌握,在创新的基础上保证合理性与适当性。
   三、丰富史料运用的方式和途径
   在运用史料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当进一步丰富运用的方式和途径,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一方面能够使史料的运用更加有趣,吸引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则能够提高史料运用的效果。我们应当进一步丰富史料的类型,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史料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书面的文字、历史地图、图表等内容,也包括一些名人传记、历史小说等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代背景的内容,还包括当地的一些古代建筑、古代的城市以及保存下来的文物等,这些都可以当作史料来运用。例如,在教学《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带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一下唐朝时期的文物,从文物中寻找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迹象,也可以给学生展示唐三彩的图片,给学生解释唐三彩的来源,从这个角度来给学生讲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在教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这一课的内容时,我们可以给学生出示不同时期我国疆域的地图,并将当时我国包括的民族数量通过表格的方式列出来,采用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从史料中更好地感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过程。
   四、史料运用应适量
   史料在运用时也要体现适量原则,这一点也很重要。对于一些非常重要的历史内容的描述,相关的史料非常多,将这些内容都引入课堂显然不实际。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合理的筛选这些内容,结合教学主题来有针对性的选取那些更有价值的史料,将这些内容引入课堂中来辅助知识教学的良好展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对于史料有合理的筛选,并且适量的将这些内容引入课堂,这样才能够保障课堂教学的整体实效。
   比如,在教学《繁荣的宋元文化》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对《资治通鉴》形成较好的认识,这是本课内容的一个教学重点。但是,对于《资治通鉴》一书的评价和阐述非常多,这就需要教师对于引入课堂的史料进行合理筛选。教师可以在综合考虑后选择三则史料跟材料引入课堂,便于学生理解。一则是宋神宗命名的《资治通鉴》的用意:“监于往事,有资於治道”;一则是清史学家王鸣盛的一段评价:“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不可不读之书也”;还有一则是毛泽东对于《资治通鉴》评价的节选:“《通鉴》里写战争,真是写的神采飞扬,传神的很,充满了辩证法”。控制史料的用量能够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获知教学重点,史料的教学辅助效果也更容易体现出来。
   总而言之,史料的恰当运用能使学生在怀揣历史学习兴趣、深刻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历史学习能力。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可以从所教内容的实际情况入手,灵活而恰当地对历史史料进行筛选与运用,以使其在充分发挥教育教学价值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获得更加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朝明.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8(10):136-137.
   [2]高陈其.例谈史料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西藏教育,2018(4).
   [3]李伟金.探究史料教学的价值——兼论中学历史教学发展趋势[J].考试周刊,2018(7):146-1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329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