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活化视域下美术教学路径选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美术作为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获取艺术类知识、提升艺术欣赏水平的重要课程,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迎来了新的挑战,要求美术教学向生活化教学发展。针对生活化视域下的美术教学路径选择进行分析,旨在为读者提供建议。
  关键词:生活化视域;美术教学;教学路径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美术教学的生活化任务也被提上日程。为了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美术教师应把握素质教育的机会,在生活化视域下选择合适的美术教育路径,全面提升学生美术综合素养。
  一、在美术教学中添加生活因素的意义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由于成长环境与知识水平的不同,在美术方面的感知能力也是不同的。在美术教学中单纯为学生讲解美术理论知识是无视学生之间个体差异的表现,违背了新课程标准中正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因此,美术教学必须与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美术感知能力,并鼓励学生用美术相关的方式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使用美术工具的习惯。
  素质教育理念下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美术理论,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还是要通过美术相关内容来叩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沉浸在美术世界中不能自拔,从而将美术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美术教学要通过带领学生观察和体味生活,拉近学生与美术创作的距离,激发学生对美术领域的共鸣,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与艺术创作能力。
  二、生活化视域下美术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为美术作品构建生活化的创作背景
  情境教学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因此,为了推进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进程,教师应积极在美术课堂使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培养美术感知能力。
  例如,在对自然风景类的美术作品进行赏析时,除了要指导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理论知识外,还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看到的类似风景,进而引出作者在创作画作时的心境。通过自身的真实经历来与作者达成共鸣,从而体会作品背后的感情色彩。
  小学美术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应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打造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堂,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感到身临其境,并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来。而为美术作品构建生活化的创作背景,则可通过拉近学生与作者距离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让学生融入作品中,以提升自身的美术欣赏能力。
  (二)课堂教学选用具有生活气息的素材
  美术是艺术领域的一大组成部分,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为加深学生对美术的认同感,教师应注重选择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素材,让美术有机地融入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美术素材只有具备充足的生活气息,小学生才愿意主动去了解美术相关知识,并为美术引起的视觉上的冲击力和吸引力震撼,从美术学习中收获快乐。
  一方面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生活化的案例。例如,为学生介绍美术名家的生平故事,让学生窥探到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激起学生主动了解美术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操作环节也可选用生活化的素材。例如,在进行橡皮泥创作时,除了为小学生拟定创作主题外,也可鼓励学生用生活上處处可见的工具进行创作,诸如学习用的直尺、生活用的勺子等。借此来同化课堂教学,为小学生创设真实生活的场景,消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紧张感,使其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学习美术知识。
  (三)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感知美术的能力
  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从而增强自身对美的欣赏能力,教师可为学生制订详细的课后观察作业,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提高美术感知能力。例如,在学习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的“中国龙”这一节内容时,可先为学生展示与教材相关的中国龙的图片,同时根据图片内容总结中国龙的特点,为学生讲解中国龙的由来以及象征意义。然后,教师可让学生利用假期,在家长的陪同下,亲自到庙会或博物馆等地方,观察更多的中国龙形象,通过不同的故事体会中国龙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性美术创作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教学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一味重视美术理论,而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美术创造性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只顾完成要求,而使作品失去了生机。为顺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趋势,同时也是为了改变小学美术教育死板枯燥的固有印象,小学美术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创作时多加入具有自身特点的元素,为作品赋予灵魂。
  小学生的内心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其在观察春天的景色时一定和教师有不同的角度,同时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联想。教师应小心保护学生的这份想象力,只有这样,小学生才会在美术创作中不断发挥活力。
  综上所述,为达成素质教育目标,美术教学中必须添加生活化元素,美术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美术作品构建生活化的创作背景,并在课堂教学时选择具有生活气息的素材;与此同时,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感知美术的能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由地进行美术创作。只有经过这一系列努力,才能将美术完全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徐土.心之所至,美之所现:高中美术教育生活化策略浅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8(20):146.
  [2]徐宁.浅谈情景教学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8(29):75.
  [3]蒋志春.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216.
  [4]乔金玉.巧引生活源泉,浇灌初中美术之花[J].美术教育研究,2018(14):1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13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