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例谈语文教学中的“悟”和“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是学生其他一切能力的基础,而“质疑、自主品悟”是阅读教学强调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前提下,让学生对文章进行自我品悟和鉴赏,从而使个人的情感体验得以升华,能力得到提高。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质疑的能力和品悟的能力。有质疑才能发现和解决问题,才能把有效问题看作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同时问题能唤醒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自我构建并获得知识,从而培养智慧和能力,完善主体人格。因此,质疑和品悟相结合是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之一,那么如何实施疑悟相结合开展教育实际呢?笔者结合实践经验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疑”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逐渐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质疑—议疑—释疑中,获得知识,获得发展。
  【教学片断1】
  (一)创设情境,发现和确立问题
  1.启发谈话:(课件展示圆明园残垣断壁一片狼藉的荒芜景象)图片上昔日闻名于世的,修建150年之久,花费6亿黄金的“万园之园”今日却变成了残垣断壁。同学们看了图片你有什么质疑的地方吗?
  2.发现问题:
  学生把预习中的疑惑和现在心中的质疑提出来,由小组讨论出最有价值的问题,由推选“中心发言人”汇报。通过汇报,学生提出了10个问题,再由师生共同归纳综合筛选成6个问题。师提出要求,请学生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仔细思考,看哪些问题通过阅读就可以解决。
  3.确立问题:
  在学生反馈能解决的问题后,紧扣题目,启发学生自由发言,最后确立以下几个问题:(1)昔日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2)今日的圆明园又如何呢?(3)是什么原因导致其发生了变化?(4)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
  (二)合作研究
  1.找出上面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研究它。
  2.画出你认为重点的句子,仔细体会,然后同桌相互讨论、研究。
  3.对还存在疑惑的句子小组内讨论、探究。
  本案例以问题为框架,课堂教学以问题为纽带有机形成。不但从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为过程,还以新问题的产生为结束,这些问题是由问题组成的系列,学生在质疑的基础上由师生共同筛选而成的。问题的设计具有探究性。问题的设置即非高不可攀,也非探囊取物,要处于“最近发展区”通过探索就能解决问题。这样的课例设计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探索和反思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同发展的能力。学生还可以在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就感、价值感,有助于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养成几健康、完美人格的塑造。
  二、“悟”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从读到“悟”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从已知领域到未知领域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会提问是学习积极主动的表现,是提高学生自读自悟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学片断2】
  1.是啊!山沟里的孩子这样辛苦,起早贪黑,到底为了什么呀?读读6~7小节。
  2.“金钥匙”指什么?
  (勤奋学习获得的知识和智慧)
  3.师:山沟里的孩子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要努力学习知识,用知识来建设家乡,改变山区贫穷的面貌。山沟里孩子刻苦学习的精神怎能不令人感动呢?我们仿佛又看到黑夜里、月光下那匆匆赶路的身影,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配乐读——“野葡萄……由蓝变黑了”。
  4.孩子们,其实在我们身边,在一些农村学校,这样的生活比比皆是。(出示图片)
  师:你认为孩子们的理想能实现吗,为什么?(坚定的信念)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正是这份坚定的信念使得他们不怕起早贪黑、不怕山高路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课件出示“这座、那座”“远远近近、说说笑笑”引读)当冬天大雪纷飞时、夏天雷雨交加时、生病时、摔倒时他们依然坚持着。
  师:其实在孩子们的这份努力和坚持的背后,还有他们可亲可敬的父母在默默支持,你能想象他们的父母都做了些什么吗?
  5.师:其实在我们会宁的许多地方,孩子们上学非常不容易,但他们还是坚定信念,克服困难走在求学路上。(出示视频)
  6.无论多么艰难,无论多么辛苦,山沟里学生和家长都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的坚持”,正是这份坚持,这种信念成就了我们的教育。
  7.出示课件了解会宁“状元县”的情况。
  8.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自己或者山沟里的孩子说吗?(先写一写,再交流)
  本课例的设计重在一个“悟”上,学生能敞开自己的心灵,成为有灵性、有鲜明个性的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地方特别多,因此在感悟的灵性层面上,教师应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否、敢做。教师可用商量的口吻提问,以激励学生去发现、去拓展、去延伸、去创新。
  总之,倡导学生质疑、感悟,并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忽视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的训练,而是激活他们的独创精神,使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及内蕴的意味绵长,从而促进学生的阅读意识,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质量。
  编辑 冯志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16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