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道德与法治课涵育学生核心素养路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主要以道德与法治课涵育学生核心素养路径分析为重点进行阐述,以当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和法治课教学的现状为主要依据,从营造良好情境、结合教学目标、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其日后全面发展做铺垫。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策略
  为了保证学生核心素养,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十分重要,其不但同学生日后全面发展有关,还同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有莫大联系。为此,相关人员需给予道德与法治教学高度重视,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促使其存在的价值与效用充分发挥出来,以期为我国现代社会培养与输送优质人才提供有利条件。本文主要分析道德与法治课涵育学生核心素养路径,具体如下。
  一、当前困扰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瓶颈因素
  1.专业素养缺失,教学理念不当
  在当前学校教学中,教师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道德与法治教学也不例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专业素养缺失,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不够充分,学生无法学到太多知识,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另外教师欠缺恰当的教学理念,只将教学当作是一项工作,而并未真正融入进去,反而在教授学生时一味照本宣科,让课堂氛围枯燥化,导致学生无法融入学习活动中,进而使课堂活动形同虚设,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水平[1]。
  2.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观念滞后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发生了一定转变,但是尽管如此,教学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缺少高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平台。虽然教师教学发生了转变,但是传统教学理念依旧存在,导致教学发展受到巨大影响。在道德与法治的課堂上,诸多教师都通过照本宣科的方式教授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学习知识,即便有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也不常利用,无法起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道德与法治课涵育学生核心素养路径
  1.融入情境再现,感知核心素养
  实际上,世界是通过直观和形象融入个体意识的,有目的地完善情境分析活动,为初中生展示良好形象,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基于形象感知入手有效推动理性思考。另外,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研究发现,素养是个体同情境长时间互动产生的。教育如果同实际生活越来越远,只在概念和理论的层面停留,个体势必会陷入空泛,无法将知识转变为智慧。初中思政课的性质决定了其教学效果不是通过笔试评价,而是通过在生活中学生的表现来进行评价。
  例如,在讲解教授第八课“生命可以永恒吗”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西游记》的片段,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在《西游记》中,有很多妖怪都想吃唐僧肉,只要吃了唐僧肉就可以长生不老。在实际生活中,人真的会长生不老吗?然后教师可以引出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生命可以永恒吗。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可以正确看待生命。
  2.布设教学目标,明确核心素养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高度重视,只有树立合理的目标,确定核心素养培养方向,在实际教学中才能实现全面落实。在当前教学过程中,依旧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讲解,并未高度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主要因为未布设科学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布设科学的教学目标非常重要,可以说目标是方向,所有教学目标都需要围绕目标开展。
  比如,在教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这一课时,教师便可以为该堂课布设一个目标,便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命,怎样做到敬畏生命。之后就可以以此为目标,组织课堂活动,找一篇同生命相关的文章朗读,或是同学生进行活动告之他们怎样珍惜生命等。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含义,并知道怎样珍惜,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另外也培养了学生核心素养,对学生日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3]。
  3.突出教学主体,提升核心素养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对教学目标完成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不管是哪种教学目标都需要基于学生为中心,学生为课堂活动开展的主体,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会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实际教学中对文章内容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推动学生合作与交流,在教学的同时还能加强学生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解“生命的思考”中“增强生命的韧性”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首《命运交响曲》,然后给学生介绍贝多芬的坎坷人生。在学生对贝多芬一生进行了解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其进行分组讨论:自身经历过的最为深刻的一次挫折是什么?当时的目标是什么?受到挫折以后的心情如何?什么是挫折?通过讨论,可以使学生意识到生活难免会遇到挫折,在面对挫折时需要以勇于克服困难与坚强的意志来面对,从而使学生提升承受挫折的能力,深入挖掘自身的生命力量。
  总而言之,为了保证道德与法治教学价值发挥出最大化,教师需转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氛围,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才会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核心素养,保证在繁杂的社会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刘莹,刘晓东.让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接地气:统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8(30):74-75.
  [2]孙立霞.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5):
  364-365.
  [3]陆晓明.道德与法治课涵育学生核心素养路径探索:以“生命的思考”教学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26):18-20.
  编辑 郭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1863.htm